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加强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稳定现有产业人才队伍的各项政策措施,培养和造就产业人才队伍。推动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的合作,构建人才交流平台,联合发布人力资源信息、薪酬调查报告和年度人才供求报告,促进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力资源共享和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探索联合组织公务员录用、选调、公选、挂职交流等制度。加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

第四节 加强区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在现阶段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两地社会保险制度对接。打造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建立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探索互认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年限,实现两地社会保险待遇互认。着手建立一套制度化的行政协议,明确规定社会保障责任在两地的落实原则,努力维护制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重点解决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的互认及折算等问题,让社保关系“转得出、接得下、可操作”,实现金武区域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
  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金武经济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尤其是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加快建立两地统一、城乡统筹的救助机制,逐步由单项救助向普惠制的社会综合救助过渡,形成城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城乡救助体系。
  专栏14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工程

  1.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大工程。基本养老、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体系、社会保障扩面工程、两地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社会救助工程等。
  2.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重大工程。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医疗卫生能力共建工程、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工程等。
  3.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工程。金武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劳动力就业市场建设工程、创业就业工程、人才交流平台共建工程等。

第九章 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依据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突出金武经济区特色和优势,强化与酒嘉、张掖区域功能组团的联动发展,深化与兰白核心经济区和其他区域功能组团的产业分工合作,推进跨省区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共赢发展。

第一节 推进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


  紧紧抓住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陆上三峡”的机遇,突出河西风光资源优势,统筹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与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和现有产业基础作用,加快建立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共同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促进产业、人口、经济集聚发展,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我省西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节 促进与兰白及其他经济区互动发展


  统筹金武经济区与兰白核心经济区等其他经济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协调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依托兰新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大通道的优势,以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为基础,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技术创新、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互动合作,合力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大香格里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使各区域功能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第三节 加强跨省区合作发展


  充分发挥地缘经济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青海、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等周边省区重点区域的经济联系,积极推进建立跨省区重点区域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与西格、乌昌、宁东以及关中-天水、兰州-西宁、成渝、呼包银、陕甘宁革命老区等经济区的互动发展。以产业合作、生态共建、信息共享为重点,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互惠互利的区域联动机制,促进区域间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把金武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交通商贸物流节点、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十章 保障机制与政策措施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探索建立适应金武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打破阻碍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加强政策配套、组织协调和规划实施,为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第一节 机制创新


  产业协调机制。探索两市产业园区协作发展模式,构筑共建同享的新机制,启动编制“一区多园”专项规划。协调产业政策导向,联手编制金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支持区内企业联合重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协作机制,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及全民创业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力度。加强招商引资政策对接,逐步统一土地利用政策、税收政策、招商服务标准,协调两市利益,共同开展招商引资。
  环境联治机制。建立水环境综合整治、空气污染防治、防沙治沙、生态林业建设、湿地保护等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加强环保信息沟通,公开跨界重点污染源信息、联合整治工作计划及实施进度。对可能造成跨区域污染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环评联审,共同研究制定跨界流域和区域的限批、禁批办法,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审批立项。探索建立地区间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区域间排污权交易试点。
  服务共享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协同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土地流转等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引导农民工市民化。完善政府服务体制,共同推广“一站式服务”、“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率先联合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开辟一体化建设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疫情、安全生产事件等领域应急和防范协同处理机制。
  共谋合作机制。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发展情况,共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布局、共同市场开拓及利益共享等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提高两地协调联动的效率。

第二节 政策措施


  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优先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应给予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省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省级投资补助,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贷款逐步转为拨款。对中央和省级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改造等公益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区级配套资金。
  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产业转移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为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加快整合金武经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源,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完善企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合理确定市政建设债券发行规模,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外资参与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社会投资规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