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创新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复议立案制度、听证制度、和解调解制度和集体讨论制度。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探索行政复议案件网上受理审查和简易审理方式。建立健全证据规则,加大实地调查力度。实行重大复杂案件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建立专家参与制度,积极采取调解、和解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坚持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和备案制度,对涉及人数众多、法律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实行集体讨论,在作出决定后,要及时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的作用,运用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指出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整改。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或建议书之日起60日内将整改情况通报行政复议机构。健全行政复议机构,逐步充实、增加专职行政复议人 员,使行政复议机构及人员配备与行政复议工作相适应。切实保障行政复议专项经费,落实办案设施、设备,改善办案条件。
26.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诉讼义务,尊重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判权,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应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书,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相关材料。严格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对于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主动出庭应诉。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27.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作为保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的重要措施。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作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要至少听取 2 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任务和措施。继续坚持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将依法行政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行政机关领导班子和成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