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 积极组织节能结构、产品、材料以及相关技术、工艺的开发研究与创新应用。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方面,大力推进先进适用的绿色施工技术,积极组织研究建筑垃圾、建筑废料、污水处理的收集及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的节能技术,通过全面推行建筑施工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精益生产方式,促进绿色建筑的施工建设。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贯彻落实建筑节能验收标准,加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确保节能工程质量。
2. 强化全行业的节约意识,加强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完善建筑施工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筑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建筑施工中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材料、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推行施工节地措施,禁止对原有生态的施工破坏,减少乃至避免对非规划用地的占用和影响。
3. 大力发展太阳能建筑应用。根据《海南省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10-2015)》, 2010年将完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600万平方米,以后逐年增加,直至2015年实现4500万平方米的总体目标。
(四)推广QC、工法与新技术应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1.在工程管理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QC),针对“人机料法环”,运用“PDCA”循环提高的方法,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不断改进的意识。运用统计与归纳的方法,整理QC成果,并在省级与全国范围内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2.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并经过工程实践的综合施工方法。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申报特级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全省大力推进工法创建、申报与评选的活动。
3.大力开展新技术应用,加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表率作用。通过示范工程的评审、观摩与奖励等方法,加快提高整个行业的新技术应用水平与应用动力。
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支持与鼓励企业与相关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开展企业独立知识产权的开发、创新、推广工作,营造严格专利保护的社会环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广信息化成果
1.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全面推广、普及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尽快实现建筑企业商务电子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系统化,形成企业快速反应、决策、运转的高效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2.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设计施工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工程总承包企业要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三大系统(工程协同设计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3.有计划地开展与普及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施工特点,在施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记录工地现场的施工和生产情况,对工地重点部位全面设防和监控,并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将数据远程传输给施工单位总公司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供其视察、监视与备案。还可采用双向语音视频对讲功能,实现视频会议的功能。作为一项比较新兴的技术,将逐步在大中型施工现场中推广应用。
六、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一)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开展建筑市场秩序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违规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恶意拖欠、偷工减料、商业贿赂、失信违约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限制和淘汰市场行为不规范、社会信誉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的建筑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和招标代理行为;整顿勘察设计市场,规范审查和监管行为;引进先进的融资模式,深化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劳务分包行为,加速劳务市场建设。
(二)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健全诚信信息采集、报送制度,逐步完善诚信法规体系建设。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先创优等活动相结合,开展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信用等级评价,加强对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推进有形建筑市场、施工现场、工程招投标、信用管理、资质资格许可、动态监督等各环节的联动。
加快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建筑行业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逐步建立起向社会开放的、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信息,与各市县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规范省外企业入琼管理机制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贯彻落实《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备案管理办法(暂行)》,加强对省外进琼企业动态监管,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市场清出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制定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我省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鼓励省外先进企业进琼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引领和促进我省建筑业的发展。
(四)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体系,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等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促进施工企业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