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注重安全。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平台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依据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以租代建”等成功建设模式。规范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人口、户况等信息数据安全。
争取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全市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四)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台《合肥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相关文件,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规划,重点推进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福利、社区文体五大类服务设施建设,到2012年在全市基本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在每个社区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为居民提供便捷、规范的行政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突出服务重点,设立“四个中心”,实现“四个面向”,即:建立社会救助中心,面向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建立就业服务中心,面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培训、推介等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居家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服务;建立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面向未成年人提供陪护、兴趣培养和学习辅导服务。
开展社区公益性互助服务和商业服务。以社区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坚持政府扶持和社会化运作相结合,通过项目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鼓励动员共产党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青少年学生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市社区志愿者组织全覆盖;鼓励和引导驻社区的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资金和智力服务;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业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探索建立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连锁化、专业化。
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在城区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同时,从今年起,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参照城区的模式,在三县开展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试点。
到2012年底,逐步建立体系完整、设施配套、功能完备、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