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测绘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技术研究逐步深入,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日益成熟,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和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测绘工作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攻坚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基础测绘既面临大有可为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从政策环境看,国务院颁布的《
基础测绘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测绘工作基础性、先行性、公益性的地位。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基础测绘的发展方向。国家测绘局与省政府签署了《促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测绘保障服务合作协议书》,有力地支持我省测绘工作,为福建测绘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从发展战略大局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推进生态省建设等主要任务,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服务需求看,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测绘产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化,数据的现势性要求不断提高,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技术咨询和服务需求日趋旺盛。
从科技发展看,我国北斗导航卫星、重力卫星、资源三号卫星的应用,丰富了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手段,推动基础测绘服务加快转型。监测地理国情,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为政府宏观管理以及国土管理、应急事件处置等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成为测绘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与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不断拓宽新的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领域,推动基础测绘快速发展。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基础测绘现势性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水平不高,测绘装备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市、县基础测绘发展不平衡,测绘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基础测绘科学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加强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推进地理信息广泛应用和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新起点上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测绘保障服务。
二、发展目标
基本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持续优化地理信息资源结构,显著增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为工作重点,初步实现重要地理省情监测,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实时化、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提高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程度,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进一步增强基础测绘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指 标
| 规划目标
| 备注
|
基本建成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 福建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社会化应用覆盖率
| 100%
| 全省覆盖
|
建设二等水准网
| 2000KM
|
|
现有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化率
| 100%
|
|
进一步丰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 获取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 36万KM2
| 全省陆域覆盖3轮
|
获取优于1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 2.5万KM2
|
|
基础航空摄影
| 12.5万KM2
|
|
1∶5000比例尺地形图测制
| 1.3万KM2
|
|
全省陆域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重要要素年更新率
| 100%
|
|
全省陆域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全要素年均更新率
| 5%
|
|
海岛地形图测制
| 10个
|
|
潮间带地形图测制
| 3000 KM2
|
|
内水海域水深测量
| 1.9万KM2
|
|
设区市数字城市建设比率
| 100%
|
|
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
|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
| 1个
|
|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市级节点
| 9个
|
|
灾后地理信息提供时间
| 启动应急响应后4小时
|
|
在线测绘公共服务占服务总量比率
| 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