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强化创新基础平台。鼓励在京研究机构积极承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为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推进蛋白质、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航空遥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中科院大设施,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北京先进光源预研、生物成像、分子育种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承接“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三)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作用,结合“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G2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等高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选择300家以上重点企业,以“一企一策”的方式提升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制一批新标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共建一批国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到2015年,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达到50家和200家以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联合研究机构通过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多要素、多样化的政产学研用合作。

  (四)壮大新型产业组织平台。鼓励以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基础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知识产权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外包、诊断试剂等新兴领域的产业联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全国性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院所、高校的全面创新合作,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内的高等院校,重点推进工业技术研究院、网络产业研究院、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五、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新兴产业高地

  统筹城市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两城、两带”,按照“专业突出、产业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基本原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着力促进高端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低端产业的置换退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形成若干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基地,显著提升北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加快建设数字电视产业基地。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85代线的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数字电视产业园,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品种完善,集聚玻璃基板、电视整机、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偏光片以及内容开发运营等上下游产业,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规模较大的数字电视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LED、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子纸、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在专业化园区集聚建设。到2015年,数字电视产业园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巩固提升移动通信产业基地。继续推动星网工业园、望京通信创新园等园区发展,加快以无线通讯终端核心芯片研发及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为主的移动硅谷产业园建设。积极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创制,在核心芯片、系统设备、终端产品、运营服务等方面加速产业布局。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先进制造中心等建设,推动自主品牌智能移动终端产品规模化生产,开发适应3G/4G(第三代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软件平台,实现智能移动终端与多媒体应用内容和增值服务平台的结合。到2015年,形成2个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园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