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强做大软件产业基地。结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软件园二期、中软软件园、用友软件园、北航软件园、金蝶软件园、中国动漫游戏城等一批特色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通用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专用基础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的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增强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软件外包业务发展,建设覆盖全市、辐射全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到2015年,形成1至2个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集聚区。
(四)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打造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扩产建设和工艺技术能力提升,实现45纳米及以下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为自主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装备材料和先进工艺提供验证平台,提升生产线的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具有先进封装测试能力的专业厂商,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发展的产业园。增强集成电路设计园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服务平台的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构建完善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五)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围绕蛋白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集聚一批生物领域的研发资源。推进CRO(研发服务外包)临床研究平台、蛋白抗体药物CMO(生产服务外包)平台、化学药CMO平台、临床前试验动物与动物试验平台、医疗器械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新型疫苗、基因药物、重大疾病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十病十药”研发项目,到2015年,争取1至2个国家一类新药实现产业化,获得6至10个中药新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形成销售过十亿的“重磅”单品种2至3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
(六)优化发展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瞄准高端产业的材料需求,重点建设燕房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关村永丰国家级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基础产业为支撑,以国内外领先的工艺技术为依托,重点引进高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项目,发展面向航空航天、电子、汽车零件、精密机械等产业应用的化工新材料,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集散为一体的南部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促进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吸引知名实力型企业和研究院所入驻,发展非晶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新型材料,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北部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快昌平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工程基地、采育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等建设。完善纯电动乘用车关键系统、关键附件及整车的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基础设施设备研发及制造。做大做强本市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落地,发展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形成包括标准、电机、电控、电池、整车制造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八)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在通用航空领域推动工程化平台建设,建设通用航空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快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布局,构建以航空制造业为核心,以航空物流业为主干,设计研发、制造、物流等多个行业为一体的航空产业园。打造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吸引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公司和研发中心入驻。到2015年,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九)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以产业链构建为重点,围绕整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键部件及基础元器件等配套企业。以90/65nm大角度离子注入机、90/65nm刻蚀机、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核心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建设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基地。以顺义临空经济区为依托,建设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以丰台和房山二七产业园、地铁车辆修造基地等为依托,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以三一产业园为依托,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以延庆新能源产业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产业园、昌平风电产业园、平谷马坊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等为依托,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以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为依托,建设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基地。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500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