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纺织服装、灯具、家具、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化工制品、医药保健、游戏游艺、现代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等我市的主要行业,通过加强技术、设备、人才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帮助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大力扶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以推动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四)按照“把握技术趋势、展现中山特色、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则,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点,分析研究产业现状,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模式,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促使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并且不断总结评价联盟标准的实施效果,以便实施持续改进,提升联盟企业应对竞争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五)以经济总量大、产业聚集发展的镇区为重点,积极引导相关镇区创建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镇(区),相关镇区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推动示范镇区建设,使标准化成为推动镇区产业聚集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强力助推器。
(六)加强标准化示范企业的建设,选择并重点支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优势、科研能力的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以实现企业经济的效益增加,技术的进步,竞争力的增强;并通过在行业中大力推广示范企业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提高整个产业、行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大力推进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通过加快引进港澳地区、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优先开展对提高城市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会展、物业管理、运输、商贸、物流、宾馆、餐饮、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等行业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对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行业服务操作规范、服务质量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以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八)以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围绕我市农业生产基地,制定和完善我市主要农作物的产品标准、无公害种植及绿色食品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增强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二是引导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形成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以带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九)建立标准化人才培育体系,着力提高我市技术标准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和企业要创造条件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建立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多层次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采取培训、学术交流、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各层次、多形式的标准化活动,有目的地对标准化从业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人员等进行标准化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以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为重点,加强标准化科研队伍建设,提升标准科研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