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证办学质量。为确保办学质量,务必做到有计划(各专业的弹性学分制教育教学计划)、有教材、有开课、有学分(弹性学分)、有足够学时,千方百计抓好办学质量。
(五)办出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确保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学员全员开班授课,各地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抓好落实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开班授课工作。
(二)落实责任,明确责任分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学员全员开班授课。县(市、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镇(街道)、村(居委会)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按教育部门(或初中学校)提供已录学员名单,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动员,逐个跟踪落实;各级政府要积极安排非全日制中职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教学正常开展;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共同落实师资调配计划,确保师资到位,充分发动农村、社区富余青年劳动力已录学员入学上课;妇联要落实发动低学历妇女已录学员接受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并尽力扩大覆盖面;民政、扶贫部门要负责加大对贫困家庭学员的扶贫支持工作力度,保证参加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学习的这类学员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而安心就读;农业、科技部门要提供技术力量,为教育部门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中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保证学员能学到一技之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贸、工商联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协助教育部门发动并组织各行业已录在职员工参加非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学习,并做好推荐就业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具体负责实施工作,指导、安排和布置所属中职学校具体落实;中职学校是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开班授课直接实施者,要具体落实师资、学位、设备,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材料,加强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各县(市、区)应建立“三层两线”责任制,县(市、区)政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镇(街道)、村(居)委、学校,确立镇长(街道主任)、村长(居委会主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人。
(三)千方百计,确保经费到位
确保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学员全员开班授课,各地要按每生每学期最低运作成本(各地自行测算),积极安排非全日制中职教育经费,以保障非全日制中职教育学员全员正常开班授课。
(四)狠抓落实,实行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