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1.3 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
2.1.4 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镇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2 城镇绿道绿廊的功能
2.2.1 生态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2.2.2 游憩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居民出行的清洁通道。
2.2.3 社会与文化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串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2.2.4 经济功能:实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不仅能体现社会、生态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重大的经济产业;能积极推动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3 城镇绿道绿廊的分类和组成
3.1 城镇绿道绿廊的分类
根据城镇绿道绿廊所处区位,城镇绿道绿廊可分省域(区域)、城市、社区绿道绿廊3个层次。
3.1.1 省域(区域)绿道绿廊:是指对河北省省域生态绿地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和风景游览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绿廊;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市域及重点区域生态绿地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和城郊游憩系统建设具有影响的绿道绿廊;对保护和延伸城市绿地,建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3.1.2 城市绿道绿廊: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绿道绿廊,使居民区、城市各功能区与城市绿道绿廊有机联系。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方便居民出行,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具有重要作用的绿道绿廊。
3.1.3 社区绿道绿廊:是指城镇社区范围内绿道绿廊,使居住组团、居住区与城市绿道绿廊有机联系,对改善城镇局部小气候环境、方便居民出行,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具有重要作用的绿道绿廊。
在规划设计时,可将城镇绿道绿廊的分类进行细化,如结合河北省山川地貌特征、文化遗址分布、以及交通结构等基本情况,可以将城镇绿道绿廊划分为滨河型、滨海型、自然山脉型、文化廊道型、交通型等类别。
3.2 城镇绿道绿廊的组成
根据城镇绿道绿廊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分为3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