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主要难题。
  “十一五”时期,重庆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多样化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适龄儿童入园难,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较为薄弱,基础教育办学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基础能力建设仍需加强;高校分层分类发展与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亟待提升;终身教育观念淡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教育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素质教育亟待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还需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乏,幼儿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师还比较缺乏;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相对较少;“五个校园”建设有待深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办与民办之间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建设“五个重庆”、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内陆开放示范区和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质量的人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迫切需要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水平,推进教育统筹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缩小“三大差距”,改善民生奠定基础;迫切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迫切需要高校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迫切需要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地、长江上游地区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服务。重庆教育已站在统筹城乡、强教兴渝、提升定位的历史新起点,已跨入争教育科学发展之先、创教育公平满意之优的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规划,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以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设,积极营造扶弱与促特、普惠与竞争相结合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建成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形成按规律举办学校、管理学校、评价学校、服务学校的良好风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巴渝风格的学校。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形成比较完备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标准和评价体系。基本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形成比较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得到保障。
  ――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家、名师和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领军人才。
  ――形成全社会关注、推进、实施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教育体制机制更富活力。
  ――形成先进、高效、实用的教育信息化服务网络。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
  ――形成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留学输出地、来华留学目的城市和有影响力的区域教育交流合作中心。
  ――形成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教育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表2 重庆市教育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十二五”主要目标表

分类

指    标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十二五”

变化情况

学前

教育

在园人数(万人)

71

89

99

28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70.9

75.0

80.0

9.1

义务

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

328

338

352

24

其中:普通小学

200

224

246

46

普通初中

128

114

106

-2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8.1

90.0

95.0

6.9

高中

阶段

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

116

119

120

4

 其中:普通高中教育

63

63

63

0

    中等职业教育

53

56

57

4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

90

94

98

8

毛入学率(%)

80.0

85.0

87.0

7

高等

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

80

90

105

25

毛入学率(%)

30.0

35.0

40.0

10

继续

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260

300

350

9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0

10.8

12.0

2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11.8

14.5

21.0

9.2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8

13.2

13.8

1

其中:受过高中阶段教育及以上教育比例(%)

79

87

92

13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