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以规模生产、研发创新、市场应用为目标,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鼓励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洁净煤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在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光伏产业方面,依托赛维LDK、海润光伏、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国轩高科等龙头企业,重点生产高效低成本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逆变设备,构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风电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风电机组以及大功率风电发电机、风能变流器、叶片、塔筒、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提高配套零部件的系列化水平。生物质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生物质收集成型、直燃和掺烧设备以及气化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电等发电机组。核电产业方面,优先发展核电级输电电缆、大型高品质铸锻件、泵、阀门和高等级压力容器等核电装备关键零配件。到“十二五”末,新能源产业累计投资达1200亿元,总产值达2000亿元,建设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制备技术绿色化为目标,加快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稀土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及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材料、超导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重点发展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等制造业高端化所需的纳米、新型显示、复合、节能环保等材料。依托彩虹、中建材等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材模块用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板等关键材料与器件。依托乐凯、国轩高科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尺寸玻璃基板、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料和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及外延片等半导体照明器件。推动杰事杰、安利、国风等企业研发生产高分子、多功能薄膜等复合材料。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累计投资达400亿元,总产值达500亿元。
公共安全产业。以华东(安徽)电子、四创电子、科大讯飞、科大立安、电力继远、美亚光电等企业为实施主体,以中电科38所、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中科大等院所为主角,重点发展北斗导航、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讯、量子通信、卫星导航、雷达通信、安全生产监控、灾害监测预警、食品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等技术,推动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关键技术产业化,促进公共安全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到“十二五”末,公共安全产业累计投资达400亿元,总产值达500亿元,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国祯环保、中兴继远、明腾永磁等龙头企业,以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制造为核心,重点开发推广节能家电、节电装备、新型建材、高效节能电机等产品,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技术研发应用,力争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及装备等方面实现突破。节能技术及装备方面,重点开发余热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节能机电、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技术及产品。环保技术及装备方面,鼓励研究开发“三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大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示范推广力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方面,积极推广固废资源、工业废水废气、农作物秸秆等循环利用新技术,提高再制造产业化水平。到“十二五”末,节能环保产业累计投资达400亿元,总产值达500亿元。
生物产业。依托安科生物、兆峰科大、神鹿双鹤药业、同路生物、天麦生物、尼普洛、丰乐种业、安徽荃银等企业,加快疫苗、基因工程、诊断试剂、现代生物中药、新型化学合成药、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推广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生物医药方面,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制,集中开发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方面,提升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产品制造水平。生物农业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开发。生物制造方面,大力推广先进生物技术在医药、化工、食品、纺织、造纸等领域的应用,支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生产系列食品、化学品和新型生物材料制品。到“十二五”末,生物产业累计投资达300亿元,总产值达500亿元,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专栏4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京东方TFT-LCD6代线、鑫昊PDP、鑫晟TFT-LCD8.5代线、友达液晶面板模组、彩虹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彩虹蓝光LED产业化、中光电科技玻璃基板与国家级光电研究院建设、宝龙达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豪威TFT-LCD产业设备制造基地、科大讯飞物联网技术与语音芯片产业化、科大讯飞语音教学与电信级语音识别产品产业化、东芯通信多功能移动终端与LTE终端基带芯片产业化、美亚光电数字化广泛用途色选机、芯硕半导体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版光刻设备与先进封装IC载版曝光设备产业化、正阳光电边界传感系统产业化等项目。
新能源产业:赛维LDK年产16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海润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晶澳太阳能合肥基地、彩虹蓝光LED高亮芯片生产线、山南光伏发电厂、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安赛锂能锂电池、国轩高科锂电池产业基地、立晶太阳能光伏、荣事达新能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锰酸锂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彩虹光伏玻璃生产线、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盖板等项目。
新材料产业:会通新材料与纳米特种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得一超细超强新型合金切割线、同济高科钛酸锂产业化基地、禾盛年产12万吨家电外观复合材料、杰事杰高性能工程塑料与新型复合材料、安利合成革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与聚氨酯树脂、乐凯2号拉幅生产线与2、3、4号精密涂布生产线等项目。
公共安全产业:中电三十八所“动中通”卫星通信与交通信息化系统、中电三十八所微波组件产业化与新航行系统空管雷达、四创电子北斗卫星导航授时型接收装备与民用雷达研发生产、四创电子安防电子产业化和平安城市建设、安徽科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产品与智能交通系列软件开发、中科大爱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与食品辐照加速器、合肥霍金大气碳黑检测系统等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金源热电联产、盛运环保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处理设备、合肥热电东方热电联产与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
生物产业:尼普洛医疗器械、宏源紫杉醇抗肿瘤注射液产业化、天麦生命科技园胰岛素、康缘生物医药产业园、同路生物异地改造、天圣年产1000万支胰脂糖化酶冻干粉针、立方药品生产与配送中心、盛州医药用橡胶塞包装材料、安徽龙科马流感疫苗、安徽新生命干细胞产业化、中人药业抗癌新药研发生产、永利兽用生物疫苗、生泰尔疫苗等项目。
|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分别列入本规划第四部分第一小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内容中,此处不再单独列举。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优化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控制高耗能产业产能,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整合和改造。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引导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培育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十二五”末,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累计完成投资达1200亿元,总产值达2000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开发应用新材料,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品,扩大高端和品牌产品比重。建设安徽省重要的棉纺织精深加工中心、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轻工行业方面,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加快造纸、塑料、五金、轻机、电池、工艺美术等行业产品升级换代进程,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和档次不高的问题。纺织行业方面,以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发展重点,积极培育“特色化”产业用纺织品,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品牌影响大、竞争力强、产业链完整的纺织工业基地。
冶金产业。依托马钢(合肥)公司、福达中板、铜冠国轩铜材等企业,重点发展板管材、优特钢、高档金属制品、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围绕汽车、船舶、家电、电力设备、油气输送、集装箱制造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特殊钢、优质钢产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建设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采用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冶炼和轧制设备,应用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汽车铝合金轮毂、空调铝箔及节能控件、空调散热片用铝箔、电缆用铝线等产品,积极为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提供产品配套,推动形成铝深加工产业链,并适时发展煤电铝联营。大力发展铜深加工,推动铜产品结构向通讯装备、集成电路用高端精密加工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