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化工产业。以绿色制造为引领,巩固发展橡胶轮胎、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农用化工等产业,拓展引进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加快盐化工、煤化工等产业链整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产品结构向节约型、清洁型发展,技术结构向前沿型、实用型发展。支持佳通轮胎、德国大陆高档乘用车轮胎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轮胎项目,把合肥建成国内重要的轮胎制造基地。支持以中盐项目为引领的基础原料产业,大力发展盐化工、煤化工一体化,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离子膜烧碱、氮铵、磷铵、硫基复合肥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建成中东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盐化工产业基地。
  建材产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推广应用建筑渣土、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利用再制造技术,构建绿色建材产业体系,力争在新型建筑结构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环保型、功能型装饰材料、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产品生产上取得突破,同时加快水泥、玻璃等建材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

专栏5 传统产业重点项目

轻工纺织产业:双维醋酸纤维丝束、正业包装印刷、志邦整体厨柜与家居生产、华孚色纺年产10万锭纺织品生产线、意大利FPN公司家电绿色组合式包装箱与物联网、361°品牌运营基地、花王儿童和成人用纸尿裤等纸制品生产、安徽利鑫再生纸生产、合肥普尔德无纺布加工基地与无纺布制品技改等项目。

冶金产业:马合公司年产120万吨冷轧薄板、中铝公司年产30万吨电解铝、申江冷轧板与不锈钢板加工等项目。

化工产业:中盐红四方合成氨系列工程、联合利华再加工中心、联合利华牙膏扩产与个人护理用品扩产、大陆马牌年产425万条子午线轮胎、飞箭工业涂料生产基地等项目。

建材产业:宝业集团住宅产业化基地、鸿路钢结构生产基地、瑶海钢结构住宅桥梁钢结构与钢网架产品、中泰新型建筑材料科技园、罗宝外墙保温装饰系统产业化等项目。


  为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针对上述产业分别提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产业链(产品线)和产业发展重点,详见附件1。
  五、产业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拓宽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一区多园”、“联动开发”等方式,整合开发区资源,发展专业特色园区。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关联性较高的企业集聚,不断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拓展产业链,构建区域性特大城市产业布局体系。
  1.四大工业集聚区
  西部集聚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联动蜀山经济开发区、南岗科技园、柏堰科技园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家电、公共安全、新能源等产业。
  西南部集聚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联动包河工业园、肥西桃花工业园、新港工业园,重点发展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北部集聚区。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主体,联动庐阳工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等产业。
  东部集聚区。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肥东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新型化工、钢铁深加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家电等产业。
  2.两大示范园区
  规划建设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两个产业功能区。按照先行先试要求,遵循特色明显、布局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的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专栏6 两大示范园区产业布局

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范围:在新站区、瑶海区和肥东县境内。起步区15平方公里,可提供405平方公里的空间载体。
  发展定位:打造高技术产业、循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产业承接重点:重点承接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

2.自主创新示范园区
  范围:派河以南肥西境内。起步区15平方公里,可提供220平方公里的空间载体。
  发展定位: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标准的集创新、生态、居住、人文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生态新城。
  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3.四大产业带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合肥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合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合肥经济圈“一圈四带”产业发展,即依托城际公路干线,推进合肥与巢湖、六安、淮南开发园区联动发展,打造合淮蚌、合六叶、合巢芜、合桐安四条产业带,形成分工合理、层级分明、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形态。

专栏7 合肥经济圈四大产业带布局


  合淮工业走廊:沿合淮206国道,依托合肥北部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发展重化工业、高载能工业、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划建设一批煤电铝联营、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力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农业机械和大型食品加工等项目。先行启动合淮合作共建区,积极争取直供电试点。


  合六工业走廊:沿合六312国道,依托合肥西部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发展精密仪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及零配件、机电与家电、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同时依托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发展临空产业园。


  合巢工业走廊:沿合巢S105省道,依托合肥东部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发展汽车零部件、钢铁深加工、新型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


  合桐工业走廊:沿合安206国道,依托合肥西南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产品加工、包装印刷等产业。



  (二)县区产业发展定位
  经开区: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日用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国内重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新区:壮大汽车、家电、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自动化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生物技术、创意等产业,加快建成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新站区:壮大以TFT-LCD、PDP、OLED为核心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着力培育光伏太阳能、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兼顾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组团;以承接产业集中示范区率先发展为引领,建设以高端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聚、服务功能齐备的国际化生态产业新城。
  肥西县: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家电、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和家电制造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肥东县:壮大冶金及钢材深加工、起重机械及机械制造、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型铸锻件、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加工辅具等产业,加快建成重化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长丰县:壮大新型建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电工电器、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新能源产业,加快建成重工业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包河区:壮大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临港物流等产业,加快建成总部经济集聚区。
  蜀山区: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信息、轮胎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电工电器、临空物流、创意等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工业集聚区。
  庐阳区:壮大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钢材深加工、电力热力生产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加快构建都市工业集聚区。
  瑶海区:壮大钢铁、基础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光电新型装备业,加快建成纺织服装基地和都市产业集聚区。

专栏8 “十二五”各县区工业发展目标

 

县、区

(开发区)

名称

工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十二五累计工业投资

(亿元)

2010年

2015年

2010年

2015年

经开区

1077.3

3500

295.4

790

1100

高新区

536.6

1500

148.7

450

750

新站区

164.7

1800

50.0

540

1800

肥西县

561.9

1400

141.3

350

1070

肥东县

296.1

1000

85.8

250

1300

长丰县

243.3

1000

64.7

280

1100

包河区

374.7

800

99.5

210

550

蜀山区

191.8

600

72.1

130

380

庐阳区

173.4

300

49.9

80

300

瑶海区

140.3

230

28.0

50

15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