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柱
产
业
| 家电
| 家电整机
| 重点发展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厨电一体化家电及各类小家电产品。瞄准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加强节能静音、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开发,利用变频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实施节能高档化改造,提高产品档次。支持研制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智能化家电产品及高性能、多功能、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家电产品。
|
核心零部件
| 着力发展变频压缩机、电机等家电核心部件,发展蒸发器、冷凝器等家电配件。支持美芝冰箱压缩机、格力空调压缩机、三洋变频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建设,通过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
汽车及零部件
| 乘用车
| 加快研发和推出新品,提高产品性价比,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乘用车的市场份额。
|
商用车
| 提高商用车的品牌地位和档次。开发大型、安全、环保、舒适的公路客车、豪华旅游车、低地板城市客车和BRT城市客车、城市观光客车等,巩固江淮客车底盘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延伸轻卡产品链。调整重卡产品结构。调整微型车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品种。
|
专用车
| 保持水泥专用车优势地位,加快其他专用车开发,重点发展高空作业、特种环卫、医疗专用、道路清障、施工工程、应急通讯等专用车。
|
新能源
汽车
| 加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开发力度,重点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适时推出新能源专用车。支持电池、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项目建设。
|
汽车关键
零部件
|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柴油发动机,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提高自配率。发展高性能乘用车和商用车变速箱,提高产量和可靠性。发展前后桥、重型汽车桥产品,面向全国配套。发展燃油传感器、ABS转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车身总控、倒车雷达、制动防抱死、防侧滑、行驶安全、电子喷射控制等系统,尽快形成量产。力争在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模块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拓展新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
|
装备
制造
| 工程机械
| 重点发展大吨位叉车、电动叉车及集装箱叉车、装载机、节能挖掘机、垂直震动压路机、工程车辆、建筑塔机和起重机、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路面养护机、大型搅拌设备、大断面岩石掘进机、高速电梯、登机桥及现代物流装备、旋挖钻探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高空消防作业平台车、港口机械、架桥机、架梁机等产品。重点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机械系列产品、液压控制系统、关键部件、配套动力(专用)等的研发配套能力。
|
电工电器
| 重点发展电站环保设备、变频变压调速电机等产品。加快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断路器、全封闭组合开关和输变电成套设备。开发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特种及专用(复合)电缆、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及智能化电器和电网管控系统。发展大型矿用潜水电泵和单级涡轮式潜水电泵。
|
锻压机械
| 重点发展大型数控精密液压机、粉沫成型液压机等,提高装备成套能力。重点发展为大型核电设备和大型火电机组配套用基础件、船用曲轴连杆铸锻件、大飞机模锻加工、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精复杂刀具、高档精密磨料磨具、高精度轴承等加工辅具及关键零部件,提高自主化生产能力。
|
支柱产业
| 装备
制造
| 仪器仪表
|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测量、分析仪器,加快发展高性能传感器、各种在线检测采集和远程终端控制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仪表、精密监测和计量仪器等产品,满足重点建设工程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要。发展椭圆流量计、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气体流量计及CNG加气机等产品。
|
农业机械
| 重点发展新型大马力农业机械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装备、饲料机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农产品储运装备。加强对配套农机具和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加大农机配套内燃机等零部件在节能、降耗、减排及稳定性能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园林和节水灌溉等领域所需的技术装备。
|
化工机械
| 重点发展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聚酯、大型煤化工等配套设备,各类高档农副产品加工、纺织、食品、造纸、包装、塑料、印刷装备等。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特种材料压力容器成套设备。
|
环保机械
| 重点发展富营养化污染防治、高负荷生物脱氮除磷、高效厌氧好氧生物处理、高盐度及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处理等技术装备和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硫脱硝和袋式除尘技术设备,发展日处理5-4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日处理600吨以上大型城市垃圾焚烧、机动车尾气净化控制等设备和焚烧烟气、二恶英控制设备及环境监测仪器等。
|
轨道交通
| 重点开发和掌握新型高速列车、城市轻轨、地铁车辆等核心制造技术。通过技术开发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牵引传动和控制、电气总成及电源、车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通信、空调、轨道交通站配套设施等系统的研发和配套。
|
海洋工程和
船舶装备
| 鼓励发展船用装备、设备及其配套产品制造,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部件总成、大型港口机械装备、集装箱岸桥场桥的制造以及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项目,形成具备一定规模造船能力的产业链。加快进入海洋工程领域,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配套产品,在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曲轴和关键零部件及船用辅机研发制造方面取得突破。
|
航空装备
| 发展航空制氧装备、保修设备及飞机副油箱等,发展民用航空产品及发动机、机载设备和航空地面装备、航天配套装备等。
|
基础件和
基础工艺
| 支持发展新型高压微型低噪音泵、整体多路阀和工程油缸等各类液压件以及粉末冶金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用模具。支持研发为装载机、叉车配套的各种轴承产品。发展大型铸件、锻件等产品,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和安全的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三大基础工艺应用。
|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
| 农产品
| 重点发展粮、油、肉、菜系列农产品和深度加工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在高效节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
休闲食品
| 以开发休闲、旅游、嗜好产品为重点,扩大坚果炒货、蛋糕、派类食品生产规模;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研发早餐麦片、玉米片、杂粮膨化食品等新产品,开发多口味、更营养的休闲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支持采用先进焙烤工艺、非油炸膨化、微波技术等加快技术改造,推动健康型休闲食品规模化发展。
|
乳制品
饮料
| 加强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等液态乳制品的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强化产品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突出发展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等产品,加大奶油、乳清粉、乳糖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鼓励开发其它特色含乳食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扩大软饮料生产规模, 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葡萄糖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加快功能型和运动型饮料开发,提高浓缩果汁产量和出口比重,稳步发展碳酸饮料、饮用矿泉水、苏打水和固体饮料,发展特色饮料产品。扩大优势啤酒生产规模,提升酒类产品档次。
|
烟草加工
| 加快卷烟自主核心技术研究,促进设计系统化、加工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卷烟调香、降焦减害、特色工艺及特种配套设备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强卷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工业废物无害化技术研究。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一代
电子信息
| 新型
平板显示
| TFT-LCD显示方面,在京东方六代线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推进4.5代、5代、8代乃至10代TFT-LCD生产线,形成包括中游面板,上游装备制造、原材料、元器件,下游应用、关联衍生产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PDP等离子显示方面,推进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及模组项目建成投产,并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PDP在大屏幕壁挂电视、HDTV、3DTV、计算机工作站和多媒体等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OLED、激光显示等前沿技术方面,争取掌握相关的产业化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和产品制造应用的力度,建立相关的高端显示和关键部件产业化基地。
|
集成电路
| 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着力发展芯片制造,在提高多芯片集成制造能力和封装测试及材料配套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业规模化发展,半导体光刻机研发、生产,以及电源模块产业化,推进加快发展以材料和装备为主线的配套产业。支持数字信号处理器、射频收发电路、液晶显示驱动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厚膜和薄膜混合集成电路等项目。
|
下一代
通信网络
| 积极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通信及网络产品产业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高标准移动通信系统与终端、大容量智能光网络和光节点设备、超高速大容量传输、接入和交换设备。在开发数字集群、无线接入、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光通信及配套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发展相关设备及终端产品。
|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 发展高端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专用设备系统,在高性能主机、并行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
|
高端软件
| 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高端软件及中间件产业化。提高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推进工业软件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
|
语音技术
| 以科大讯飞生产基地和国家语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为依托,支持语音平台、智能语音芯片、车载语音等产品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智能语音在教育、通讯等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产业配套和集群,带动本地产业技术和规模升级。
|
信息服务
| 抓住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延伸,大力培育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信息咨询、技术交易、软件开发、仓储物流、工业设计等服务业,强化产业发展的中间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
新能源
| 光伏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拓展应用市场。在高纯多晶硅材料制造、薄膜电池、光伏玻璃等新型太阳能电池应用、关键生产设备和系统集成的自主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重点生产高效低成本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逆变设备。
|
风电
| 提高配套零部件的系列化水平,重点发展风电机组以及大功率风电发电机、风能变流器、叶片、塔筒、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在解决大型轮毂铸件、回转支撑、树脂材料、齿轮箱、桨叶、控制装置、变频变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
生物质能
| 重点发展生物质收集成型、直燃和掺烧设备,以及气化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电等发电机组。
|
核电
| 优先发展核电级输电电缆、大型高品质铸锻件、泵、阀门和高等级压力容器等核电装备关键零配件。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材料
| 纳米材料
| 加快发展功能性能源、环保、生物医用纳米新材料。在纳米级金属和氧化物、纳米碳化物、纳米氮化物材料的低成本工业化制备技术,纳米粉体的分级、分离及表面改性技术,在催化剂、传感器、涂料、纺织、摩擦材料、封装材料及医疗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应用上取得突破。
|
新型显示材料
| 加快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产品用彩色滤光片、偏光板、玻璃基板等关键材料与器件。重点发展大尺寸玻璃基板、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料和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及外延片等半导体照明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外延材料和封装材料。
|
半导体
照明材料
| 加快发展大直径砷化镓、锗硅超晶格材料及器件。在第三代(高温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高亮度外延片、蓝宝石衬底、大功率LED芯片及散热器件、新型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
复合材料
| 重点开发高分子、多功能薄膜等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
有机硅和
有机氟
| 加快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等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在硅油、硅烷偶联剂、硅橡胶、硅树脂、氟塑料、含氟聚合物、芳香族氟化物、含氟农药、含氟医药及表面活性剂、氟氯烃及代用品、锂电池电解质、空调用制冷剂等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
|
公共
安全
| 反恐安全
| 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恐怖事件打击和火灾高效防控、北斗导航、应急通讯指挥与救援、微波等技术。
|
信息安全
| 主攻量子信息工程、加密、身份鉴别、防毒杀毒软件、入侵检测、防火墙、反垃圾邮件软件、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
|
交通安全
| 主攻汽车电子、卫星导航、通信雷达、光纤通讯、车辆电控、铁路智能运输调度、智能交通等技术。
|
防灾减灾
| 针对矿山、电力、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新型防雷过电压保护、安全生产监控、矿井安全生产、灾害监测预警、应急通讯指挥与救援、火灾探测报警应用、建筑物防火等技术。
|
食品安全
| 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领域,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和监测、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溯源与预警等技术。
|
环境安全
| 主攻环境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的光学监测、纳米仿生感知、等离子体处置等技术。
|
城市安全
| 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城市安全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智能视觉监控、视频分析、视音频辅助刑事侦查等技术。
|
节能
环保
| 节能技术及装备
| 重点开发余热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节能机电、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技术及产品。
|
环保技术及装备
| 鼓励研究开发“三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大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示范推广力度。
|
资源综合
利用及装备
| 积极推广固废资源、工业废水废气、农作物秸秆等循环利用新技术,提高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生物
| 生物医药
| 加强作用机制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的研制,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加强天然和合成化学创新药物研究、晶型药物的工艺过程控制、新型给药系统的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技术和装备。重点开发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等,推进抗肝炎药、心脑血管药、抗肿瘤药等治疗重点疾病的化学创新药物和重大品种原料药与特色药物中间体的产业化。加强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及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优先开发有中医药疾病治疗优势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等。
|
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 提升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产品制造水平。
|
生物农业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与细胞工程、胚胎工程技术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加快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加工致密成型燃料。
|
生物制造
| 大力推广先进生物技术在医药、化工、食品、纺织、造纸等领域的应用,支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生产系列食品、化学品和新型生物材料制品。发展一批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复合等材料。提升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
|
传统
产业
| 轻工
纺织
| 轻工行业
| 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加快造纸、塑料、五金、轻机、电池、工艺美术等行业产品升级换代进程,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和档次不高的问题。
|
纺织行业
| 以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发展重点,积极培育“特色化”产业用纺织品,在推进配套高档家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及各种新型适用纺织原料研发生产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技术的开发应用,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在发展蓬盖类材料、多种网类织物、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包装材料、医疗卫生保健材料等新型纺织材料产品方面取得突破。
|
冶金
| 板管材
| 实施钢材精品战略,加快发展市场短缺的板、管、带材。在管线板、压力容器板、耐磨板、镀锌板、彩涂板、中板、冷轧薄板等板材和轴承管、高中压锅炉管、系列不锈钢无缝管、石油管、球墨铸铁管等管材产品生产制造方面取得突破。
|
优特钢
| 实施“特转精”战略,加快发展钢纤维、钢帘线、易切削钢等名优特钢产品。
|
高档金属
制品
| 在发展钢帘线、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大桥钢缆、优质航空钢丝绳、汽车及船用不锈钢丝、不锈钢绳等高档金属制品方面取得突破。
|
有色金属
深加工制品
| 发展深加工高精度铜铝板、管、带、箔,发展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发展高档涂层铝箔、包装用高档铝箔、优质铝板带等铝材加工产品,和环保铜水管、易切削铜材等铜制品,加大稀土金属、合金、纳米、永磁材料等稀土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
|
传统
产业
| 化工
| 橡胶轮胎
| 大力发展子午胎及上游配套产品。支持汽车轮胎及轮胎配套产品项目建设。
|
精细化工
| 提高精细化工比重。重点推广应用柔性生产装置技术、原子经济反应工艺技术、新型反应器技术、新型高效精馏技术、化工耦合集成技术、新型单元反应技术等。
|
日用化工
| 大力发展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及新型助剂产品,提高合成洗涤剂的比重。
|
石油化工
| 拓展引进石油化工相关产业,发展聚丙烯、聚丙烯树脂等产品,为合肥家电、汽车企业提供配套。
|
农用化工
| 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的农药原药新品种,积极发展生物农药新品种,提高生物农药比重。改造提升大中型化肥生产装置,在提高复合肥、尿素和专用肥的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
|
生物化工
| 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代糖品种、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为龙头的安全、高效、功能化生物化工产业链。重点推进聚乳酸和淀粉类可降解塑料、阿利波多糖、棕榈油深加工、脂肪替代品和新型添加剂等项目建设
|
建材
| 新型建筑
材料
| 构建“优势突出、产业集中、规模适度、集约发展”的产业布局,开发利用处理工业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利用废油、废轮胎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料新技术,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玻璃等深加工产品的配套化和系列化。开发各种高性能、多功能玻璃纤维制品、玻璃纤维筋材、建筑用玻纤屋面防水基材、墙体用玻纤织物。发展环保、节能、轻质、安全、耐久、抗菌型的新型建材与制品,加快发展新型轻质建材、高效保温复合材料、新型塑料管材管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