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三个重点”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开展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实现社区全民健身指导站点全覆盖,努力创建体育组织健全、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活动经常、居民健康文明的新型社区。各县(市、区)要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街道和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建设乡镇和村级各类健身工程为龙头,以新民居、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建设为突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青少年系列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继续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狠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探索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三)加强“三项建设”
1、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和《
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监测网络,加大实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市民体质监测制度,建立沧州市群众体育科研小组,指导公民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化。
2、推进“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建设。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拳种富集的武术资源优势和武术节升格举办的品牌优势,科学规划,打造以武术为龙头的区域特色群体活动范例,服务沿海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