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立足学校传统、地域文化、社会资源、学生需求以及办学条件,师生共同建设,突出教育创新,致力特色发展,打造教育品牌,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独特的校园文化,显著的育人效益,持续的发展潜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适用型劳动者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建设拉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质量保证的全区一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强涉农(牧)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县级职教中心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通过对口援藏等渠道,加强与内地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2、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针对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特色工业、旅游业等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矿产采掘、绿色食饮品、藏医藏药、建筑建材、民族手工、旅游服务等骨干专业和特色示范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依托北京、江苏等省市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共建拉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3、增强职业教育活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实行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落实中职学生补助政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比例。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立足现实创造条件,力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1、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建设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征地300亩,实施改扩建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实训基地、实验室、培训中心、科研平台等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技术装备等配备标准,创建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高等院校。
2、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高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的适应西藏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小学师资为目标,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内涵,促进教学、科研、实践协调发展;推动教学水平、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强优质学科、重点实验室、品牌专业建设;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奖励与鞭策相协调,实施师德建设、素质达标、骨干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模式。
(六)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1、健全继续教育服务网络。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建立职前与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社会化、信息化、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
2、完善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将继续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形成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学习型城区、乡镇(街道)和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