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的通知
(邯政小头[2011]8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邯郸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确保生态市建设中期目标如期完成,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根据《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保护战略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大目标,抓住统筹西中东区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理顺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五个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体系建设,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邯郸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融合。
二、工作目标
《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范围是市域内的县(市、区),从2011年到2020年为生态市建设重点建设期,在完成《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好生态市建设中期的各项重点工程。加强战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形成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的生态城区和城镇。污染源浓度和排污总量得到全面控制和治理,城镇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基本建成全市完善的生态工程体系,多数指标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标准。邯郸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武安、涉县、永年、曲周、成安、馆陶、邱县、魏县率先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
三、工作步骤
(一)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各县(市、区)要根据《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结合本地《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制定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工作。
(二)2012年1月-2020年12月
1、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推进生态市建设中期阶段工作的落实。
2、生态市建设涉及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并制定出落实计划;各县(市、区)应实施目标管理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每年年终要对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2020年底,完成生态市建设中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所下达的任务指标进行全面组织考核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生态农业体系建设。按照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原理,采用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现代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建立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体系。一是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水平,重点培育优质瘦肉型猪、绿色禽蛋、奶牛、肉羊四大优势产区。加快永年省级蔬菜生产示范县建设,培植特色品牌蔬菜,建成规模化莲藕、辣椒、大蒜、洋葱、西甜瓜、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培育壮大核桃、花椒、黄连木能源、鸭梨、木材、林下产业六大林果产业,到2020年,建设生态林20万亩、经济林10万亩、苗木5000亩,特色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220万亩。加强粮油、林牧、果蔬、药材、食用菌等西部特色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及加工产业,大幅提高农业效益。谋划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区、生态观光旅游区、农产品加工配送区等功能区。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增强太行山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将西部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推进鸡泽、成安、邯郸县等13个县的土地治理项目,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引黄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国家尽早开工实施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加快流域治理、调蓄补源、重点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加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建设,谋划引黄灌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平方公里。三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节约型技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肥、药、能的消耗,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推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禽畜粪便的综合利用,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建设生态家园;发展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涉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模式、秸秆沼气及沼渣沼液模式、秸秆饲料模式和秸秆种植食用菌模式等4种农业循环模式。推广沼气生产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五种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技术、秸秆种植食用菌技术、农村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6类循环农业技术。到2020年,力争建设200个循环农业示范村,户用沼气总量保持在60万户。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0个,建设资源良性循环生态新村100个,逐步建立我市循环农业示范区,使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四是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等六大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安全化。到2020年,全市新建2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村;新增40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和2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新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