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保局受市政府委托,对五区新农保进行基金管理和基金核算,具体负责参保登记管理(参保人员登记复核、生成新农保信息)、保险费征收管理(划款、复核到账、记清个人账户)、待遇审核与支付(待遇领取资格审批、制作发放明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审批通过并办理个人账户转移手续)、数据上传、信息上报等业务。
各级经办部门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要建立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行社会保障卡(折),方便参保人持卡(折)缴费和领取待遇。各级新农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健全基金、稽核和信息披露等内控制度。
两县新农保经办费用由其自行承担。五区经常性费用由专职经办人员所辖地同级财级承担,一次性投入所需工作经费按照业务工作量由区财政分担。各级经办机构工作经费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列支。
四、实施步骤
为积极推动新农保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5月15日-6月30日)
1.宣传发动。5月下旬召开全市新农保工作启动动员大会,部署全市新农保工作。各新闻媒体、有关部门、县(区)、乡(镇)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相关政策,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业务培训。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开展县(区)、乡(镇)、村三级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掌握业务经办流程,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调查摸底。由各县(区)对农村居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摸准参保对象的基本情况。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业人口进行重点登记,审核无误后在新农保工作启动之前上报市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2011年底,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70%,缴费率100%,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100%,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2.2012年底,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85%,缴费率达到100%,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100%,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3.2013年底,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5%,缴费率达到95%,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100%,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