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铝材产业集群。在河东新城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依托辽宁忠旺集团发展具有国际高端技术水平的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舰船汽车、电力设备用工业铝材产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总投资300亿元以上的特大高精铝合金板材项目,新建和引进配套企业40户以上,实施总投资200亿元的千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到2015年,完成开发10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企业50户,从业人员2.7万人,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
(三)高压共轨产业集群。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以新风集团为依托,建成国际先进、全国最大的高压共轨及配套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年产200万套高压共轨系统、年产200万件高速电磁阀、汽车排气系统、涡轮增压系统等重点产业项目200项,总投资240亿元。到2015年,完成开发15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企业100户,从业人员1万人,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高压共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四)日用化工产业集群。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以辽宁华兴集团为依托,引进宝洁、浪奇、白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发展独具特色的日用化工终端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日用化工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天然脂肪醇系列产品扩产、化妆品和洗涤剂生产等产业项目150项,总投资200亿元。到2015年,完成开发14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企业100户,从业人员1万人,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五)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面积为7平方公里,以刘二堡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成东北地区特色钢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强度建筑钢材、大型锻铸件、石油天然气专用钢管、特种钢材制品等钢材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钢材产品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年产30万吨石油专用管、大型锻铸件基地等产业项目200个,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到2015年,完成开发7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企业100户,从业人员2.5万人,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以辽阳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建成沈阳经济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汽车配套业、节能环保设备。“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年产1万台低温槽车和罐式集装箱及标准化厂房、汽车内饰件系列产品等重点产业项目200个,总投资200亿元。到2015年,完成开发10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企业150户,从业人员1.8万人,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区经济大发展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其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优势。力争实现“两个加快”和“两个提升”,即: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把城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全面落实向城区下放的管理权限,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区经济两个“三年倍增计划”如期实现。到2015年,城区主要经济指标要明显高于省重点考核城区的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一)大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个城区都要建设一个主业突出、集聚明显、辐射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重点打造河东新城商务商贸旅游、弓长岭温泉旅游、佟二堡皮装裘皮、西关至站前商贸区4个大型服务业集聚区。
1.河东新城商务商贸旅游集聚区。建设河东新城一河两岸滨水商业轴。以政务中心为核心,打造中轴线上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区,形成连接新老城贯通的城市中轴,打造辽阳市的中心商务区。依托东京陵历史文化资源和太子岛旅游产业,打造以文化中心为依托、东京城满清文化产业区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河东新城建设成为集政务、金融、商务、房地产、旅游以及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弓长岭温泉旅游集聚区。依托历史文化和冰雪温泉旅游资源,打造银色温泉旅游和复合型休闲度假与康体疗养旅游胜地。发展科技矿泉饮品、温泉康健休闲、观光会展相结合的三个领域,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综合形象。汤泉谷力争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60亿元,建设国际健康城、国际温泉城、汤宿区和温泉旅游综合体、超五星级酒店、温泉酒店二期等产业项目30项。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接待旅游人数35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从业人员2万人。建成省内第一温泉旅游集聚区、生态型温泉新城。
3.佟二堡皮装裘皮集聚区。以佟二堡皮装裘皮产业园区为载体,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皮装裘皮生产、研发、销售集散中心。“十二五”期间,实施总投资200亿的千万元以上项目200项,建成50万平方米的皮革城和8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知名品牌100个。到2015年,大型皮装裘皮交易市场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拥有规模企业1000户,从业人员5万人,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4.西关至站前商贸集聚区。建设广场商业圈、商务区、商业步行街、专业批发市场和高档酒店,打造辐射周边地区功能齐全、配置合理、高品位、高档次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引进5至8家国内外知名的银行机构、证券公司到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重点推进辽纺商业地块开发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房地产施工面积3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引进世界级、国家级知名企业10户、知名品牌100个;实现营业额23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二)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外包、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总部经济等产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物流节点城市。积极争取保税区政策,在辽阳建设营口鲅鱼圈港海关封闭监管的内陆“干港”;重点建设集装箱、石化制品、金属原材料及矿石、食品冷链等物流中心;构建华盛物流保税园区、大河南物流园区等4个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做优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入域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发展会计、律师、咨询、评估、经纪代理、人才交流、职业介绍等中介组织,支持工程咨询等行业协会发展。到2015年,物流企业达到160家,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引进5个域外金融保险企业;新增信息服务咨询中心12个,累计达到36个;发展50个中介服务组织,累计达到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