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快发展职工体育,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各级行业体协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普遍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行业、单位生产工作特点、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工间(前)操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定期开展体育锻炼标准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为职工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并保证必要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农民工体育活动,关注、增强农民工体质。办好市、区、行业三级职工运动会,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运动会。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形成职工体育工作新局面。
(十一)支持和提升老年人体育,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质量。积极扶持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组织在开展老年人体育方面的主导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体育健身场所,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城乡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研究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形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健身设施。
(十二)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体育,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建立各级体育部门和残联共同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在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公共体育设施普遍完成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道路、场地和设施等配置。全市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的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康复项目。
四、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十三)提升公共体育设施长效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属地管理”,同时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长效管理制度,把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纳入了城市长效管理数字化考核体系。建立全市健身器材管理数据库,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巡查、维修、捐建备案、责任保险、考核奖励等制度。
(十四)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进一步盘活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积极引导公共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建立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实现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对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在“全民健身日”对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和落实服务规范、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制度,确保公共体育设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