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炼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加快名人名城之旅、古运河之旅、洪泽湖之旅、淮扬美食之旅、盱眙山水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建设,整合旅游景区景点,丰富完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围绕精品线路开发,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通市内旅游专线,增设古淮河客运码头,增加淮安机场航线,争取设立火车客运始发列车,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环境;调整和优化旅游饭店结构,着重发展商务酒店和经济型饭店,同时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和休闲度假村;积极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特色旅游购物商店;加快特色娱乐场所、休闲街区建设,打造一批高品位旅游休闲项目;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方便外来游客。围绕旅游产业要素,形成以旅行社为龙头,由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商品销售、文化娱乐等行业组成的旅游产业体系。
(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巩固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按照“唱响江苏、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的旅游促销战略和“统一形象,整体包装,市、县(区)联动,集体推介”的格局,立体式、全方位、大手笔宣传推介淮安旅游。持续在央视黄金频道黄金时段投放淮安城市及旅游品牌的广告,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认真组织好具有淮安自身特点的各类节庆活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拉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淮安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在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建立淮安旅游链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订票、订房、订餐业务;制作适合散客需要的旅游指南和宣传资料,在上海、南京等地旅游集散中心进行散发,提高淮安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对接周边旅游市场,大力开拓以长三角及淮安周边地区为重点的国内市场以及港澳台、日韩等境外客源市场;与徐州、连云港两市联合促销,联手打造“江苏旅游新三角”。
(五)加强监督管理,优化旅游环境。设立由旅游、工商、物价、城管、质监、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组成的市级旅游行政执法协调机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抓好旅游安全生产,确保旅游安全。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旅游格式合同,强化条款规范和备案。加强旅游教育,促进市内高校旅游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初、中、高级人才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旅游创业培训,实施旅游企业家培养工程,推行旅游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在职教育,推行旅游职业技能鉴定,5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完善导游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导游的合法权益。强化旅游行政机关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