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电力、通信、邮政、网络、广播电视等设施体系建设水平,推进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宜居村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试验区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推进试验区城乡一体化。
4、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培育农村流通市场主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便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连锁店建设。
(二)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1、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武陵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支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把试验区作为鄂西圈旅游开发资金重点投向地区之一。加大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加强试验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品牌景区和精品线路。积极支持试验区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扩大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力推动试验区景区创A、饭店创星、行业创优等活动,支持并鼓励试验区各县(市、林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湖北旅游名镇名村。着力将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支持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建设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强县。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支持试验区向国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试验区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优质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森林食品、茶叶、烟叶、油料、药材、林果等特色农(林)产品原材料及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带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试验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3、突破性发展新型工业。坚持环保与发展并举,支持现代烟草、清洁能源、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医药、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培植一批骨干规模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在省级各项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对试验区内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支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试验区电力资源就地转化增值,支持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支持试验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在探矿权设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安排等方面对试验区给予政策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