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十一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工作体系。防震减灾工作从过去局部重点防御,逐步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转变,促进城乡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全省领先。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成省内一流的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科普基地为一体的“镇江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工程;实现全市学校、机关、社区、乡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9处;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2所;先后投入60万元购置地震应急车辆、装备器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到位、行政服务广受好评;建成全省第一个短波地震应急电台。全市综合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和地震工作机构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工作进档升位,全省排名逐年前移的预期目标。

  1.防震减灾协调机制基本形成

  市委、市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视,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防震减灾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检查、督促地震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落实。市政府印发了《镇江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切实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或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总结部署防震减灾工作,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与各辖市(区)、镇江新区连续几年签订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确定任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地震部门与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市和各辖市、区地震工作机构基本保持稳定,有效促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整体推进。

  2.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所提升

  监测手段不断更新。通过实施市地震台宽频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及市数字地震台网遥测系统建设,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跨越。改造后的数字地震台网运行表明:其地震监测能力、地震信息含量、地震速报、地震数据的快速处理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实现了远程监控、短信报警、地震事件实时处理、短信群发功能。同时,开启系统短信寻呼功能,向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以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发送震情短信,对不同范围、不同级别的显著地震进行有选择性地通报,为地震应急、灾害救援提供更有效、更快捷的信息保障。完成了镇江市地震信息节点建设项目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延伸至各辖市、区,实现了省、市及各辖市、区互联。建成了镇江市区以及丹阳市、句容市3个数字强震台。完成了“钻孔应变地震观测”项目建设任务。坚持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作用,建成了36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地震监测工作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观测资料质量逐步提高,监测能力有所增强,地震速报时间缩短到8分钟以内。制定并实施《镇江数字地震台网操作规范》、《镇江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工作技术方案》和《镇江市震情会商制度》,实行台站24小时全天候值班,保证测震仪运转率达99%以上。建立了年中、年度、紧急和临时会商的工作机制,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积累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料。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