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坚持巩固后台、做强前台思路,加快建设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现代金融前台机构,不断拓展创投、私募、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领域,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创新的资本平台,使之成为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集聚区。支持、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佛山建立管理总部或地区性总部,逐步增强佛山金融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凝聚力。

  加快肇庆与广佛的对接,建设现代金融产业拓展区。积极引导三市金融机构在区域内按一体化标准优化机构设置与网点布局,整合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和三市金融市场融合发展。

  (2)现代物流。

  依托重大交通枢纽,以大型物流基地和企业为龙头,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构建口岸物流、产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广州拥有全国最多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重点建设广州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推进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试验区、佛山九江综合物流园、广佛国际物流园、三山国际物流园、中新现代物流工业园、肇庆高新区物流及综合保税区、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园区,形成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体系。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重点建设汽车、石化、电子、装备、钢铁、医药、粮食等产业物流园区,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产业物流体系。建设以肇庆新港和高要港为基础的集粮食加工、交易、储运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实施城市配送物流示范工程,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

  (3)商贸会展。

  充分发挥会展业基础优势,用活三市会展场馆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建立与完善会展业的协作机制,加强三市会展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把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区。

  以国际化为导向,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打造国际会展品牌。以专业化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鼓励发展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会展。以促进投资贸易为导向,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一批地方会展,培育区域品牌。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构建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

  实施广佛肇商贸一体化战略,整合三市分销资源,建设区域商品市场体系,在重点交界地区打造国际商品展贸城等一批现代商贸集聚区,加强区域间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促进三市现代商贸业协同发展。

  (4)文化创意。

  大力发展文化传媒、出版发行、动漫制作、数字内容、时尚创意、文化娱乐、创意研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音像影视、咨询策划等产业,完善推动创意产业化的服务链,打造区域创意之都。重点建设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广东中凯文化创意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佛山创意产业园、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顺德创意产业园、南海创意产业中心、三山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和云东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肇庆端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三市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经济圈与港澳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5)服务外包。

  加强广佛肇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打造数据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共建国家级数据资源集聚区。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ITO(信息技术外包)和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业务,支持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项目评估、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着力打造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佛山软件产业园、南海软件科技园、肇庆中巴软件园等一批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

  (6)旅游休闲。

  整合三市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规划衔接,推进旅游投资合作,共同打造广佛肇旅游精品线路和广佛肇旅游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发挥广州都市综合优势,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商贸购物旅游、都市风情旅游、多元文化旅游,积极拓展游艇、邮轮和马术运动等新兴旅游;发挥佛山的产业与岭南历史文化优势,重点发展岭南文化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发挥肇庆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商务会议旅游。

  建立和完善国际化宣传促销网络体系,加强旅游联合宣传推介,大力推进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共同推广“广佛肇旅游一卡通”。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统一旅游服务标准,构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和旅游信息互换,建立行业监管通报机制和旅游应急联动机制,共同维护三市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7)信息服务。

  依托广州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大核心节点、三大交换中心、三大国际接口的地位,发挥带宽、硬件、人才等优势,整体提升经济圈网络建设水平,培育“信息广佛肇”品牌,打造广佛肇国际信息服务中心。

  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和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金融保险、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信息化,健全专业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广州移动电子商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网络商都”。佛山大力推动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加快建设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世纪互联云计算基地等,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建设,推进佛山、肇庆计算机中心的设计、数据库和技能培训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城市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打造珠江三角洲通讯后台服务基地。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做强一批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加强广佛肇产业配套协作,培育若干联系紧密、相互配套、带动力强、跨区域的制造业集群,打造以汽车、造船、装备、石化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经济圈在全球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1)汽车。

  加快发展广州东部、南部、北部和佛山南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提升肇庆汽车配件行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协同打造全球汽车制造基地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优化经济圈内的资源配置,培育区域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积极拓展海外汽车市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

  (2)造船。

  以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为核心,集成各大造船厂、船舶零部件厂及修船厂优势,加快广州大岗船舶配套基地与佛山、肇庆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完善船舶制造、配套设备及船舶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专业化的分段、单元、模块等中间产品加工制造协作,提高造船效率和效益。加快发展游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及配套部件生产、维修等产业,拓展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油气工程保障服务系统等海洋工程制造领域,合力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华南地区主要柴油机生产基地。

  (3)机械装备。

  加快推进广州大岗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广州南沙重型装备基地、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广州数控GSK产业化基地、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佛山顺德机械装备基地等载体建设,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系统、工程机械、核电设备、风电设备、高中低压系列输配电成套设备、楼宇及起重、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港口物流机械、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大型施工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建设国际重要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4)石油化工。

  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思路,推动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优化发展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产业,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产业,延伸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链。按照集聚发展原则,建设精细化工园区,重点推进广州东部石化基地、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顺德涂料基地、德庆精细化工基地、高要金利精细化工基地、四会江谷化工基地建设。

  (5)精品钢铁。

  调整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深加工产业和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支持发展钢铁总部经济,构建华南地区钢铁新材料研发中心、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高性能建材供应中心,形成与汽车、造船、机械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基地。

  3.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雄厚的产业和科教实力,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破重点,加快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发光二极管)产业、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

  专栏4: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科技、新兴产业、战略性。从产业内容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从战略地位看,强调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从选择依据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全面落实国家电子信息调整和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省部共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OLED显示、低温多晶硅显示、集成电路、数字家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强软件开发合作,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