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工作目标
悬铃木白粉病是一种侵染性(传染性)真菌病害。病菌靠气流、风雨传播,并在一年中形成多次侵染,造成短时期内迅速扩散蔓延危害。自2004年以来,本市悬铃木白粉病发生量、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时间也逐年提前,该病已严重影响到悬铃木的正常展叶,叶片覆盖白粉、卷曲。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景观和行道树悬铃木的健康生长。鉴于该病害的特性,本项重点专项治理工作须在市绿化局领导下,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属地化治理”的原则,力争达到在2008年实现重点区域基本控制,2009年基本实现全面控制的目标。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是本项重点治理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领导是本辖区专项治理的主要负责人。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的悬铃木白粉病重点专项治理工作细化方案,落实人员和治理经费。
2、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将治理工作纳入业务考核范畴,做到有检查、有考核,有评比。增强治理方案的执行力,提高有效性。
(二)狠抓监测,及时预报,强化保护,有效控制
1、狠抓监测。上海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各市级监测点、区级监测点,将对悬铃木白粉病的监测作为2008--2010年的重点监测对象之一,实行定人、定期、定点监测。
2、及时预报。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负责监测技术指导和预报工作,努力做到预报准确、及时。各市级监测点、区级监测点负责本辖区的监测工作,要按照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3、强化保护。鉴于目前杀菌剂均属于以保护作用为主的制剂。因而,各养护作业队伍,应抓住春季该病的初次侵染阶段,喷洒药剂,保护树木。
4、有效控制。在该病的多次侵染阶段,应以喷洒杀菌剂为主,结合树木修剪、剥芽等养护技术,在春末夏初、盛夏、秋季、初冬等阶段开展综合治理。
(三)划定重点治理区域,协同作战
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树立区域治理观念,划定重点治理区域和治理区域,建立市、区两级专项治理示范点。鉴于该病的传播性,重点治理区域内的悬铃木实行全部治理(须包括行道树、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应充分挖掘潜力,发动社会力量,建立覆盖全辖区或基本覆盖全辖区的治理区域。要主动联合街道、社区、房地、物业、公路、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治理区域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