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针对当前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风险突出的现状,重点检查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灾难备份、数据处理、安全检测、系统托管等外包服务的安全管理。包括:(1)服务机构性质与背景情况,是否由外资机构提供服务;(2)服务合同及安全保密协议签订情况,安全责任是否清晰;(3)人员现场服务记录情况,是否有现场服务监管措施;(4)系统维护方式情况,重点排查远程在线服务带来的安全风险;(5)灾难备份服务情况,重点掌握灾难备份中心设立在境外的情况。
4、信息技术产品使用管理。重点检查办公用计算机、公文处理软件、信息安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使用产品的安全可控情况,特别是本年度新采购办公用计算机、公文处理软件、信息安全设备是否满足安全可控要求。
5、信息安全经费保障。重点检查信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检查及管理等费用是否纳入部门年度预算,以及本年年度信息安全经费实际投入情况等。
(三)信息安全防护管理。
1、网络边界防护管理。查看系统总体网络架构、子系统分布、终端节点、区域划分及边界防护措施等,重点检查:(1)网络分区分域合理性;(2)安全防护设备策略配置有效性;(3)互联网接入情况,是否有访问互联网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留存互联网访问日志并定期进行分析。
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重点检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1)服务器安全防护。重点检查服务器上应用、服务、端口以及系统补丁等情况,是否关闭了不必要的应用、服务端口;账户口令强度和更新情况;病毒木马防护情况,是否使用技术工具定期进行漏洞扫描、病毒木马检测。(2)网络设备防护。重点检查网络设备安全策略配置的有效性;账户口令强度和更新情况;是否使用技术工具定期进行漏洞扫描。(3)信息安全设备部署及使用。重点检查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安全设备部署及使用情况,以及安全策略配置的有效性。
3、门户网站安全管理。以防攻击、防挂马、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为目标,对门户网站安全防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1)系统管理账户和口令,清理无关账户,防止出现空口令、弱口令和默认口令;(2)服务器补丁更新情况,关闭不要的端口,停止不必要的服务和应用,删除不必要的链接和插件;(3)网站目录结构,删除临时文件,防止敏感信息泄露;(4)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5)是否使用技术工具定期进行漏洞扫描、木马检测。
4、电子邮箱安全管理。重点检查:(1)邮箱使用情况,是否有非本部门人员特别是无关人员使用;(2)账户口令强度及更新情况,是否使用技术措施控制和管理口令,口令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更新。
5、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重点检查:(1)是否采取集中安全管理措施;(2)账户口令强度和更新情况;(3)接入互联网安全控制措施(如实名接入认证、对计算机IP和MAC地址进行绑定等);(4)是否使用技术工具定期进行漏洞扫描、病毒木马检测;(5)在非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间混用情况;(6)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情况。
6、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重点检查:(1)是否采取集中安全管理措施;(2)是否配备必要的电子消磁或销毁设备;(3)在非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间混用情况。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