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领导:郑杰忠;责任处室:信息中心、各有关处室)
59.推进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1)11月底前完成14个市部署60T的存贮设备,完善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2)9月底前统一开发市县级办文系统、执法监察系统建设,并在在市县推广使用。
(3)6月底前建立市县网站群,在各市县推行网上政务公开,提升信息化的影响力。
(责任领导:郑杰忠;责任处室:信息中心)
60.加强海域监管和908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
继续扎实推进各级海域动态监管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提高海域使用权属数据入库率和入库质量,完善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规程,借助遥感技术、地面监视监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充分发挥各级监管中心在海域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实现系统业务化稳定运行。
(责任领导:郑杰忠;责任处室:信息中心)
七、地质灾害防治主动战
积极主动应对地质灾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防治工作的最高价值,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在已完成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隐患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排查,大力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善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水平,抓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活动,完善防治工作制度,提高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整体水平。全面完成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项目找水打井任务。
61.争取自治区出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文件。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后,争取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重新全面部署全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
62.起草《广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我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分布状况和危险程度,编制《广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落实易发区和重要隐患点的责任人和监测人,从全区层面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月31日前完成代拟稿起草。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预警预报中心)
63.普及广西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以市为单位,对全区市、县(区)地质环境科(股)业务人员开展“广西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用方法培训,让全区国土系统通过使用“广西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全区各市和县(市、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灾情、应急等信息动态管理。让管理人员熟悉通过多媒体方式,使用专用网络、PDA系统、手机短信、传真等传输,向各级党委、政府等指定人员发布地质灾害信息。5月31日前完成培训工作。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预警预报中心)
64.开展百场万名群测群防员培训。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人员讲课,以县为单位对易发区和隐患点的监测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着重培训地质灾害的监测、前兆识别、应急避险知识和灾情速报技能,提高监测员的预警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计划全区共举办培训100场,培训监测员1.2万人左右。8月31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
65.开展实地应急演练提高群众避险能力。在全区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点)开展实地紧急避让演练,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能力,构建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提高县、乡(镇)基层防灾救灾能力,检验群测群防体系的运行效果和防灾预案的实施效果。10月31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预警预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