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通州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
(通政办发〔2011〕135号)
通州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加快通州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率先将通州区建成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先行区,现就推进通州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立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城市优势和开放性市场,推动基础设施向通州区延伸,不断提升通州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全力将通州区打造成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建设目标
到201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域内高效农业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占比达到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三、建设范围
纳入《南通市通州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期)》的金沙、东社、二甲、骑岸、十总、五甲、三余7个镇所涉及的部分行政村。
四、建设原则
(一)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原则。根据高效项目农业的建设要求,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目标,科学布局优势作物和高效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行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
(二)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原则。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和发展要求,进一步放大产业特色,积极打造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优质粮油、特色种养业,在建设现代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建设生态种养区、精品加工区、现代农贸物流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
(三)坚持突出重点、分期推进原则。突出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优先的原则,在建设资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开发村,尽快形成通州乃至南通农业的亮点。
(四)坚持政府主导、合力开发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因地制宜,集聚资金,多元投入,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增加对规划区农业项目的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