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培植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业态。实施“云神工程”,建设云计算中心,组建云计算服务企业,从基础架构云、平台云和软件应用云三个层次,带动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全力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到2015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同时培育网络娱乐、数字动漫、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
三是加快区域电子制造产业集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产业、绿色照明产业、数字仪器仪表产业、军工电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落户,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四是加快载体建设。建设1个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2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1个省级重点软件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个省级电子信息特色园区。
2.重点突破智能传感网产业
加强传感节点技术、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传感网系统集成技术、传感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智能电力控制技术、智能船舶控制技术、智能医护技术、智能家居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卡、芯片、传感器等核心产品,打造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家居等特色传感产业,并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传感产业示范工程,为传感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培育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应用推广,实现由点到面,推动全市智能传感网产业持续发展。
3.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推动工业信息化。重点在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特种金属、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使传统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建设完善光伏产业、五金工具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构建产业信息网络,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商务合作能力,提升我市经济的整体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4.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建设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骨干企业群。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采购营销全面融合,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服务水平。建设综合性政企沟通信息平台,帮助广大企业及时充分了解政策法规、重要活动等信息。建立企业间信息链,合理调配企业资源,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5.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
建设社会信用联合征信体系、电子商务CA认证中心,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向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等方式多元化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监管体系。以我市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国际眼镜、五金工具、工程电器等特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大学生及自由职业者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网络创业。
6.信息技术推进节能降耗减排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艺优化、物耗降低,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在高能耗行业推动能源管理信息化,在高排放行业推动排放控制信息化,通过改进传统行业的生产、管理、排放流程,提高控制过程自动化、精细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二)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