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从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不断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为民服务水平,提高市民对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
  1.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学校普及无线上网,实现“班班通”,所有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建设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网络远程教学平台。
  卫生信息化。完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构建覆盖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救、妇幼保健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和完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合一”数据库,建设与全国互联互通的“金保工程”。
  体育信息化。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体育会展中心,加大信息技术在承办高水平比赛中的应用,推进以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为重点的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广全民健身中心IC卡和自动化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各辖市区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系统,完善市民体质健康状况电子档案库,推进业余训练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健全运动员训练、管理、监控系统,全面提升体育事业信息化水平。
  2.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以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为重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档案、移动电视、网络视频、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群众网络文化环境。
  社区信息化。构建四级社区服务体系,整合流动人口、出租房、物业服务等各类基础信息,满足社区管理、民政服务、计生信息、劳动保障等业务实时数据交换的要求,实现全市社区网络内部使用单位既相互独立又网络共享、实时数据传输的功能。
  服务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促进服务业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确化转变。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信息服务业。
  3.提高市民卡应用水平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以智能集成电路卡为载体,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及商业金融服务三大类应用,具备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旅游、卫生、门禁、电子支付等便民服务功能,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面提升我市的社会信息化和智能服务水平。到2012年发卡总量达到城乡全覆盖(近300万张),并将部分应用扩展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展市民卡便民服务功能,将镇江市民卡建设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试点工程,成为镇江城市名片和市民第二张身份证。
  4.实施智慧旅游工程
  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建设“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运营中心、智慧旅游产业联盟、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通过重点项目及相应示范项目的建设,推动智慧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低成本推广,为行业提供普遍的资源感知能力,有序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中各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业务运作效率,改善国内旅游体验,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竞争力,提升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全国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四)深化涉农技术应用,建设信息化新农村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