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作重点
一是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建设,在丹阳市、句容市和丹徒区丘陵岗地发展经济林果,恢复丘陵植被5.96万亩,巩固绿化成果。二是绿色通道建设,建设京沪高铁绿色通道72公里,面积12000亩;建设连淮扬镇城际铁路绿色通道20公里,面积3500亩。2011-2012年实施京沪高铁绿色通道建设,2013-2015年实施连淮扬镇城际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三是村庄绿化建设,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村庄绿化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句容市、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建设。四是农业清洁能源建设,以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加快整治环境污染。
3.投资估算
丘陵岗坡地恢复工程总投资1.2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5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500万元。
京沪高铁绿色通道建设总投资5亿元,争取以上财政资金1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亿元,自筹资金3亿元。
连淮扬镇城际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总投资1.5亿元,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3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3000万元,自筹资金9000万元。
村庄绿化建设总投资7350万元,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21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625万元,自筹资金2625万元。
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工程总投资419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400万元,地方投资1200万元
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工程6000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2300万元,地方投资200万元
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1200万元,地方投资300万元。
(七)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工程
在巩固发展粮油加工、调味品生产、木地板加工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在畜禽产品、高档蔬菜、特色茶果、特色水产等加工上有突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重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的管理体系。
1.目标任务
到2015年,实现肴肉加工1.45万吨/年,“东乡羊肉”加工250吨/年,“茅山老鹅”加工20万羽/年,奶牛总量达到8500头,奶制品产量32725吨/年;果蔬加工企业达60家,建立果蔬农产品出口基地20个;建立镇江农产品网上销售联盟平台。
2.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业,依托“宴春”肴肉、“东乡羊肉”、“茅山老鹅”、“长江”牛奶四大现有品牌,在加工、冷藏、包装等技术上求突破,提高猪肉、羊肉、四季鹅的加工能力,扩大加工规模,提高知名度。二是提升果蔬产品加工业,发展果蔬加工企业,突破保鲜、脱水、打蜡、真空等技术“瓶颈”,走农产品出口之路,提高果蔬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高效园艺业大规模发展之后的农产品出路问题。三是名特茶叶加工业,在茶叶加工企业和品牌的整合上下功夫,重点扶持迈春茶场、五峰茶场等茶叶加工加企业,培植茶叶产业的引头羊,做大做强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吟春碧芽、三山香茗等品牌,形成品牌合力。四是特种水产加工业,发展螺旋藻加工、鲟鱼加工、黄鳝加工、珍珠加工四大类产品。五是农副产品营销,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储粮仓储物流、恒伟食品仓储物流三大农产品物流企业,同时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3.投资估算
预算总投资7.1亿元,其中畜禽加工业3500万元,果蔬产品加工业15000万元,培植茶叶生产龙头企业5000万元,茶叶品牌整合2500万元,水产加工业投入25000万元,建立网上销售联盟平台2000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
(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工程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农户比例达到60%以上,重点培育200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发展400家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省、市“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60家与地区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紧密,辐射带动较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体系。
2.建设重点
一是扶持成长型农民合作组织。对每年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新建的、起点高的、运作好的成长型农民合作组织给予一次性启动资金的财政补助。二是扶持“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有重点的扶持一批合作社做大做强,支持产业规模较大、农民成员较多、市场竞争力较好的“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推广科技新成果,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提高对产业发展和农户的带动力。三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合作组织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扶持组建联合社,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四是建设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中心和服务平台。支持市、辖市区、镇农经主管部门开展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和服务,辖市区建立指导服务站(逐步定员定岗),镇配备辅导员,同时配备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服务手段,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建立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全覆盖的指导服务网络。
3.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2200万元(每年440万元),其中培育400家省、市“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万元;培育200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万元;培育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00万元;开展培训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50万元。
六、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措施。市、辖市区、镇之间,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评估,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与服务,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抓好示范引导,促进全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2.加大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要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支农政策,将各类支农投资纳入地方性法规框架,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投入。要多管齐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村两级投入制度。要加大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充分发挥商业信贷资金优势,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建立与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采用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办法,把农业保险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
3.科学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需求与供给机制、农业科技集成与扩散机制,在资金投入、制度安排、人员配置等方面建立起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源头,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骨干,以农业产学研为纽带,以农业品种更新、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农业标准化为监督约束机制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科技攻关。充分挖掘我市现有的科技人才和种质资源优势,加大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加快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农机装备技术等的攻关力度,力争在农业新品种、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新型农业投入品、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使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突出发展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整合专用品种的培育与生产、产品包装、加工、质量监控、原料保鲜、物流工程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加快从单项加工技术向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全省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阵地,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专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