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范境外投资企业境外经营管理秩序。密切关注境外投资和外经合作的政治、外交、安全问题,建立境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保障在外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对外劳务属地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处理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节 促进外包快速发展
(一)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服务外包规模企业。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字号企业中的IT/软件类企业、服务外包世界100强、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及成长型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对接,积极吸引落户建基地或产业园。多平台对接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招商机会、推介会等活动,与国内服务外包协会、境外大商社、行业协会、大型跨国公司建立较为稳定的沟通渠道等方式,吸引企业和资本关注。引导船舶服务外包企业、省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品牌,培育一批千人以上规模、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本市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力争在高附加值外包业务上求突破,在苏南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二)软硬齐抓,加大载体建设形成品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引进成熟的园区开发商、龙头企业建园区,推进句容仙宝软件谷、丹徒高创中心等积极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高标准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江苏省服务外包公共平台,以镇江新区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公共平台建设为基础,建设镇江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针对服务外包人才生活居住需求的特殊性,着力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居住服务。全市新建载体200万平方米,形成1-2个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聚较高、生态环境优美、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品牌示范区。结合自身特色和定位,打造以中国船舶外包中心、物联网应用外包中心、供应链与物流运营中心三大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领域的服务外包高地”品牌。
(三)开展外包人才培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现有企业在境外设立的接包中心,筹建全市境外联合接包中心。建立服务外包协会,开展接包、分包业务合作,提高镇江整体接包、交付能力和水平。按照“高端引进、中端专培、低端职训”的原则,组建镇江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解决服务外包人才问题。引导江大、江科大等院校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推动高校服务外包课程设置改革,面向市场、企业、实践开展人才培训。注重引进境内专门培训机构,培训实用人才。加强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订单式培养、培训人才。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协调机制,通过“331工程”、省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高端人才,以人才带企业。
(四)全面启动物联网(传感网)产业发展。物联网(传感网)产业不仅带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将带动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构建镇江现代服务业新的竞争优势。明确传感信息产业链招商重点。主攻芯片制造企业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制造商,加快引进无线传感网服务提供商。加大对传感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现有的各类企业与国内外传感网企业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合作,做大做强。结合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示范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各类载体,加快特色传感创新园或物联网信息服务园,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企业的入驻能力。加快传感网的应用和推广,筹划建设“感知镇江”、“智慧镇江游”、“智能环保”等一批标志性应用示范工程。
第六节 加速园区转型升级
(一)有重点的选择国家、省、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以国家七大新兴产业、省里七大新兴产业、镇江市“5+X”新兴产业作为开发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按照“扩展技术链、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的思路,加强新兴产业链的选取和上下游开发。力争在全市开发区形成6-8个左右垂直分工、布局合理的新兴产业基地,培育10个左右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