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绿色化工、造纸五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光伏产业园和航空产业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丹阳经济开发区:在做大做强眼镜生产基地、五金工具出口基地、木地板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轻型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光伏等新兴产业。句容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光电子产业基地,自行车及运动器材产业形成产业链。扬中经济开发区:打造一流的港口物流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强电力电器主导产业,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丹徒经济开发区:打造重型装备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京口工业园:壮大金属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润州工业园:做强江苏省船用动力特色产业基地。
(二)整合资源,提升开发园区集约化水平和投入产出率。把投入产出水平作为衡量开发区集约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着力提高开发区的亩均产出效益。加强节能减排,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土地空间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采取区域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联动、服务配套共享、分块合力打造等方式,促进各相关联开发园区联动开发、共同发展。
(三)完善功能,推进单一园区向城市综合型园区、生态园区转型。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园区”建设,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低碳园区,来优化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开发园区要加快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留得住人,引得进企业,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千方百计降低入区企业成本。加快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功能区建设和功能整合,积极争取保税物流港区建设,积极推进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升级。
第四章 政策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修编商务专项规划
(一)科学规划现代商贸业发展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全市新兴商贸业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大市口、城铁广场、丁卯、大港、丹徒新城、官塘新城“一主五副”六大商贸中心,培育丁卯、沿312国道、丹阳眼镜和汽配等四大特色市场板块。
(二)编制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把电子商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加强政府引导,梯次培育我市现有电子商务企业,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努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
(三)编制服务外包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编制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分工,打造产业集群。同时,配合产业规划,落实好空间布局规划,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
第二节 做好政策引导与服务
(一)修订完善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根据科学发展、突出重点、扶优限劣、扬长补短的政策取向,更好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作用,在国家和省总体原则指导下,积极创新,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内贸易方面侧重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外经贸方面应重点支持加快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各类商务发展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基层和企业用好用足各级各类鼓励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商务扶持资金。
(二)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吸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等多元化融资,引进多元化的融资公司和平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为高端人才引进打造平台,提升竞争力。多渠道化解资金瓶颈制约,“阳光担保”,争取商业性银行融资支持;对接信用保险、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帮助企业扩大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