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建立中职与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改革招生制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我市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完善省市区共建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佛山基地的机制建设,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符合区域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打造佛山职业教育品牌,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5)促进教育国际化试验。加快教育国际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6)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资源配置试验。着力强化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优质资源配置与协调机制,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教育保障机制改革
(1)实施教育经费供给标准的“城乡均等化工程”。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创新社会公益性投入的激励机制。
(2)加快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成长的“强师工程”。继续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两相当”和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探索多种培训模式。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校长任期制,试行校长职级制。培育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团队,建立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任期制、职责制、任务驱动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
(3)加快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智能教育工程”。加速教育信息化向高效纵深发展。形成“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网络教学环境,形成教育信息化品牌--“佛山e教育”。
(4)加快教育装备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教育装备提升优化工程”。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的专项督导,全面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构建立体化、体验式的教育装备应用环境。
(5)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内涵提升的“科研强教工程”。申报一批高水准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形成重大教育科研成果。建设一批科研基地学校,促进特色品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形成。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和实践型科研专家。建立教育科研激励制度。
(三)各区和高校重点项目
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推动和支持南海区“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试验,顺德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
省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推动和支持禅城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顺德区“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明区“区(县)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综合改革试验”;三水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推动和支持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基于佛山南方职业教育基地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试验”。推动和支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六、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切实强化职责,树立公共财政理念,细化部门预算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教育优先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力争达到25%以上。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拨款标准,确保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督导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逐步扩大受惠面,逐步提高免费义务教育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巩固和完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逐步扩大扶贫助学受惠面,提高各类学校扶贫助学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
2、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新格局
完善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教育投入机制。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非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合理分担。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依法依规征收教育费附加,健全教育费附加分配管理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筹资办学。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支持教育发展。不断壮大教育基金,充分发挥各种基金会在办学中的作用。
3、加强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规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规范、高效。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逐步建立教育经费公示制度、通报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教育经费社会监督力度。建立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机制。着力改进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强化教育资金的事前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学校财务制度建设,完善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二)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
把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引导教师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弘扬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把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树立和宣传模范实践师德规范、忠诚教育事业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不断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