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各类培训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推进。企业教育、农村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成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农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教师实施免费培养工程,鼓励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到高校或国外深造。我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06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5%。
(二)海口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形势
1. 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海口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十二五”时期,海口要努力打造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目前,海口创新型人才不足,高层次专家、校长、教师数量偏少,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教育创新团队,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教育体系的评估监督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2. 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对海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海口要“切实承担起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的责任和义务,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彰显海口在海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独特区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必然要求教育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3.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广大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期望值更高,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目前,海口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运行机制不够活,教育事业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迫切需要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海口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近几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海口教育的硬件建设已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软环境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和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够协调。
5. 提升城市竞争力,呼唤海口教育进一步改革创新。“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招生考试等评价制度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亟待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未来五年,迫切要求海口教育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和知识创新力度,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发挥更强的服务功能,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为广大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