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交通量及交通量组成,合理设置垫层或基层,可选择砂砾、矿渣等做垫层,水泥稳定砂砾、石灰土等做基层、底基层,要经机械碾压压实,达到一定标准。
3、排水及安全设施
(1)设置和完善排水设施,通过修筑排水沟、边沟、暗管等及时将水排出路基、路面之外,防止地表水损坏路基和路面。
(2)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用以管制、引导、管理交通。
(3)在车辆较多、人员集中的路段,可设置路面减速带,以降低车速,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4)视街道地形情况,可设错车道供车辆交错避让。
四、规范建设程序
1、工程设计
(1)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节约成本,简便易行。
(2)设计程序: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街巷硬化摸底调查确定的数据和示意图,由乡镇组织简易设计,县区交通运输局审批。
2、工程招标
(1)以建制村为单位,街道总投资200万元及以上,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招投标;街道总投资200万元以下由县区交通运输局牵头,会同同级发改、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遵循“公开、便捷”的原则,确定施工队伍,也可采取以乡为单位捆绑招标的方法组织招投标。
(2)巷道、通户道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3、合同管理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廉政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严禁施工转包等行为。
五、加强质量管理
1、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标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搅拌机拌和,机械振捣,机械切缝的基本条件,沥青路面施工招标必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2、县区交通运输局应派出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3、市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施工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乡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质量管理,村委会要选派群众代表配合监督工作。
六、搞好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有序安排街巷交通,确保人生安全,设备使用安全,材料堆放安全,材料运输安全,雨季施工安全,高温作业安全,用水、用电安全。
七、强化资金管理
街道按每公里造价20万元,巷道、通户道按每公里造价9.2万元测算,全市两年总投资152892.9万元,由省、市、县政府按6:3:1的比例统贷分还,其中省政府投资91735.7万元,市政府投资45867.9万元,县区政府投资15289.3万元。市县(区)政府投资合计61157.2万元,由市政府负责承贷。资金不足部分由当地县(区)、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安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