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省金融业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有诸多挑战。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北非及周边地区政局变化,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短期内难以化解,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区域协调加速推进,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总体充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日益规范。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总量和结构矛盾并存,通胀预期依然存在,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从我省看,未来5年是安徽黄金发展期,肩负着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使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皖北、大别山、皖南等地区加快发展,蕴含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着力强化金融支撑力,着力壮大地方金融,着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省金融业现实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后5年我省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初步建成合肥全国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5家以上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地方金融机构,金融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社会融资总量大幅增加。到2015年,社会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5年累计突破30000亿元。20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0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贷款余额超过26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十二五”期间,直接融资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债券融资力争达到3500亿元,股票融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户数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2015年,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保险深度达到5.0%,保险密度超过1600元/人。

  地方金融实力显著增强。大型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驻皖分支机构业务规模在系统内排名前移;徽商银行、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国元农险、省担保集团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跨上新台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达到700亿元、净资产达到250亿元;县级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突破75家;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发展到600家,融资担保能力超过6000亿元;信托、金融租赁、金融资产管理、小额贷款、财务公司、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典当等业态有序发展;创业和股权投资企业数突破100家,形成若干创业和股权投资企业集聚区。基本建成芜湖皖江金融中心,区域中心城市金融功能进一步完善,薄弱地区金融服务得到加强。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