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用新理念办好中国四川阿坝国际熊猫节、中国四川阿坝大九寨冰瀑旅游节、中国四川阿坝大草原牦牛文化节、中国四川阿坝大禹文化节和“一县一节一品牌”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展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重视和发展民间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藏羌歌舞精品剧目出境演出。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扶持藏羌工艺品出口贸易。鼓励文化单位与州外、境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发展文化服务贸易。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新水平。
(一)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文化发展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文化、懂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成为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认真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把文化人才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加强对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指导,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创造性地完成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调动民间文化的创造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深化文化领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工作专职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积极引导优秀文化人才向基层流动,对在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志愿者报考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加强州、县社科联、文联和作协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文化专门人才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加大选派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到省、州机关挂职培养力度。加强“双语”文化人才培养,在职称评审、专家培养选拔、岗位设置、考核评奖等方面倾斜。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求实践真谛,了解州情,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不断推出生动鲜活的文化成果,为文化繁荣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