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展我市重点镇动态管理工作。落实我市重点镇(扩权镇)、小康示范镇考评机制;加快重点镇、小康示范镇的发展。
3.落实和完善重点镇、扩权镇的扶持政策。把政策落实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的范畴,重点是落实和完善重点有关财政扶持、信贷和财政补助、市场化城镇经营、用地倾斜、土地置换和调整、土地供应、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在各重点镇组织实施。
4.积极促进重点镇产业集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重点镇产业发展用地,启动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重点镇投资建设各类综合或专业性市场,吸引新办企业入驻重点镇工业集中区。
5.加强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重点镇组织实施“五个一”项目建设,即编制一个总体规划、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对一条主街道进行风貌改造、修建一条排水沟、建设一批文化、卫生、计生、民政和体育设施。在具备条件的重点镇,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开展城镇基础设施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试点。
三、进一步完善区域内交通路网建设
(一)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继续配合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争取梧州至柳州段高速公路开工,以及续建梧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
(二)继续推进公路网建设。全面布置和落实好全市农村公路改造、通建制村沥青或水泥路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2011年我市农村公路计划投资2.4亿元。续建苍梧县龙圩至藤县潭东一级公路。
(三)全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继续加快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项目、赤水圩作业区二期工程、李家庄码头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促进西江经济带建设。
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
(一)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自治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城镇群城镇带布局的意见》中重点建设西江干流城镇带的要求,抓紧开展相应规划编制的工作。推进西江干流城镇带规划等重点城镇带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城镇群、城镇带中主要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好相关城镇近期重点发展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制定出让地块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编制城乡规划要从节约集约用地出发,项目选址尽量少占用耕地,特别是不能占用基本农田。
(二)加强规划管理监督工作。抓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的质量审核、规划成果审批等环节,提高城乡规划编制质量;严格实施经批准的城乡规划,树立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依法严肃处理擅自修编城市总体规划,随意调整城乡规划,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等行为。
(三)塑造城乡风貌,彰显地方特色。编制符合梧州地域风格的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开展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开展一批重点区域特色项目建设;继续打造好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6个改造示范点,着力抓好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切实突出村镇风貌特色。市住建委要牵头组织技术部门,根据我市农村民居地域建筑特点开展风貌特色研究,对农村村落风貌(包括对村落布局、住宅建筑模式、村落建筑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从中找出适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元素符号,为梧州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提供借鉴,探索出适合我市农村的村落住宅建筑和配套设施模式,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本地村镇建筑特色。
(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结合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加大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乡镇领导、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工作。
五、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城镇管理工作
(一)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在巩固提高城乡清洁工程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治理“五乱反弹”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领域并向村镇延伸,着力完善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建设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加强村镇处理系统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探索建立“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提高村镇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堵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