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基础与新材料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规划》等三个规划的通知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温绝缘陶瓷、压电陶瓷等先进陶瓷材料;支持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真空节能玻璃、液晶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等特种玻璃产品;鼓励发展超硬材料、光学晶体、新型建筑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支持风电叶片、高压容器、复合杆塔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发展刹车片、高温紧固件等碳/碳复合材料制品;鼓励提升碳化硅、氧化铝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工艺;积极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
  (三)合理布局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点引导北京基础和新材料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绿色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新材料创新高地,建设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和北京永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大兴、顺义、昌平、怀柔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
  1.构建中关村科学城新材料创新高地
  积极整合在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央属企业等资源,支持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使中关村科学城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重点支持中国钢研金属新材料创新园、中国中材非金属材料创新园、中国建材科技创新园、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
  2.打造千亿级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燕房合作,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发挥燕山石化炼油、乙烯前端资源优势,拓展石化产品下游产业链,实现北京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式、高端化、纵深型发展。到2015年,以石化新材料为核心的基地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3.加快北京永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支持基地建设成为北京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高端产品,创新设计、评价、表征与规模制备加工技术,加快中关村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4.培育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
  积极培育大兴新能源材料、顺义高性能金属和新型建筑材料、昌平先进电池和高端金属材料、怀柔特种金属功能和纳米材料等特色材料产业聚集区。加快非晶微晶带材企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玻璃幕墙研发创新基地。推进大兴安定精细化工基地建设。
  (四)加快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十二五”期间,以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和新材料产业两化融合的重要方向,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鼓励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快普及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支持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
  五、政策措施
  (一)完善产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
  加强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行业指导,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健全行业专业化支撑体系。
  (二)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统筹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央属科技资源优势,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建立从材料到设备,从技术到工艺,从研发到应用,从关键设备及配套材料到整条生产线及供应链的产业联合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基础性、公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三)培育核心企业,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
  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大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针对产业链缺失或薄弱环节,积极引进关键项目和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以下游应用为导向,推进基础和新材料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紧密衔接。
  (四)加强园区建设,发展绿色制造
  支持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引导企业合理布局。鼓励产业基地及特色聚集区创建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制造。鼓励园区吸引社会资金及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五)凝聚高端人才,强化队伍建设
  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契机,鼓励引进一批拥有先进科技成果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支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培育一批熟悉市场、拥有优秀科研实力的产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引导人才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理流动,支持优秀人才进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
  (六)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技术联盟,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经营。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研发机构。

  附件2: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效 
  1.核心能力增强,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 
  2.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条快速延伸
  3.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水平稳步升级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
  2.产业项目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落户少 
  3.产业辐射作用低,融合带动效应不足
  4.产业资源共享不足,产业选择受限 
  (三)面临形势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建设世界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