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卫生强县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平衡,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卫生人才、科技、信息化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医改步入深水区,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复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三四八”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卫生强县、全民健康”的总目标,根据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重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建设“幸福安康、景秀人宁”的新畲乡提供有力的卫生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2.政府主导、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责任,加大投入,注重卫生服务可及性,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积极探索有景宁特色的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
3.突出重点、合理配置。以规划为引领,科学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夯实基础、强化基层、确保基本,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着力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提升内涵、优化服务。加强科教、人才、信息化等要素支撑,强化管理和创新,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具体指标:
--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5岁;五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
--健康公平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到30%以上;农村安全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64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1.94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3.78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20分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9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8%;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60%。
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实值
| 2015年目标值
|
健康素质
| 1
| 人均期望寿命
| 岁
| 76.72
| 77.5
|
2
| 孕产妇死亡率
| 1/1万
| 0
| 10
|
3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11.94
| 9
|
4
| 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 %
| 10
| 30
|
5
| 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覆盖率
| %
| 50
| 95
|
资源与效率
| 6
|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25
| 2.64
|
7
| 每千人注册护士师数
| 人
| 0.86
| 1.94
|
8
| 每千人床位数
| 张
| 1.35
| 3.78
|
健康需求与管理
| 9
| 居民20分钟可达医疗卫生机构比例
| %
| 45
| 95
|
10
|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 %
| 80
| 88
|
11
| 主要慢病社区规范管理率
| %
| 55
| 60
|
12
| 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
| %
| 29.7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