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个一”全部达到标准,建成了具有特色的多功能视听室,安装了语音广播系统,全区消防大、中队全部达到了公安部《公安消防部队大、中队建设标准》,实现了“全面建、整体上”的目标。
九是消防装备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区消防部队执勤消防车从29辆(大功率消防车仅1辆)增加到77辆,其中8吨大功率消防车17辆、高喷消防车8辆、登高消防车2辆、A类泡沫消防车2辆、ATV自行履带式主战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12辆、泡沫消防车10辆、战勤保障车11辆,各县市分别配置了2辆消防摩托车,全部达到了城市中队4辆、县城中队3辆的配备标准,实现了地区有多功能特勤装备、县县有大功率消防车和特勤消防车的目标。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器材从227件(套)增加到1263件(套),配备了常规器材装备5515件(套),个人防护装备5558件(套),特种防护装备3895件(套)。
十是消防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大力提升。建立了灭火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依托地区特勤消防中队和各县(市)消防中队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大队,定期组织开展演习演练。全区消防部队以“打造消防铁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成立了抗洪抢险机动中队和公路抢险救援中队,组建了12个灭火救援攻坚组,10个抢险救援班,有效提升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区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5314次,出动官兵35501人次,出动车辆7641台次,抢救被困人员1002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价值2.6亿元,圆满完成了抗洪救灾、抗旱救灾、“抗雪凝、保民生”、“5?12抗震救灾”、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北京奥运会、毕节“试验区”20周年庆典、“10?6”织金水源危机等灭火抢险救援和消防安全保卫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区消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和突破,但与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全面推进,传统与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交织影响,火灾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将进一步增多,火灾形势依然严峻,火灾总量仍将呈上升趋势,社会应急抢险工作也越发繁重,消防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消防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还不够好,特别是乡镇、村、街道、社区以及一些基层单位消防责任制落实不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我管理、自我负责意识不强,基层火灾防控能力薄弱,“小火亡人”事故时有发生。二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全区109个完成总规编制的乡镇虽然完成了消防规划编制,但很多规划难以落实,目前消防基础设施达到“一队两池两泵”要求的还不到2%。三是消防宣传教育普及还不够,公民消防安全意识还不够强,自防自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现役消防警力不足,消防力量增长缓慢,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任务。
三、“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区消防工作要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贵州省消防条例》、《毕节地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和打造乌蒙消防铁军为抓手,以消防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城乡消防安全、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火灾防控能力、消防信息化、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面实现消防工作责任制度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城乡消防监督网格化,消防宣传教育常态化,消防部队建设现代化,应急救援指挥扁平化,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专业化目标,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