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畜牧业助农增收情况
全州各类牲畜出栏14.47万头只,同比增长16.5%;肉、奶产量分别达1.08万吨和3.16万吨,同比增长11.2%和2.6%。畜牧业纯收入预计达1.63亿元,同比增加2371.6万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2.32元,同比增加33.88元,完成年度增收目标28.23 %。
1.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继续抓好牦牛和藏绵羊等优势产业,加强棚圈、牧道、巷道圈等基础设施和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强化防灾减灾,提高生产能力、出栏率和商品率。二是继续平稳发展生猪产业,推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疏通流通环节,在猪肉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力争做到投入品健康,养殖成本基本持平,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加快禽、兔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坡地、果园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土鸡生态养殖,积极发展商品兔适度规模养殖。四是发展养蜂业,为高半山农民增收增添措施。
2.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助农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专合组织,强化服务,建立衔接沟通机制,帮助合作社解决经营中的难题。上半年,新发展畜牧专合组织43个,全州畜牧专合组织达100个,为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标准化示范建设。做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对全州52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进行备案,抓好标准化养殖措施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林业助农增收情况
全州林业巩固退耕还林面积69.3万亩,人工造林3.88万亩,封山育林14.31万亩,农民林木种苗种植及种子收入预计2017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医教及粮食折现补贴1.6亿元,实现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加 1449 万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9元,同比增加21元,完成年度增收目标的64%。
1.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抓好林木种苗供应。继续按照因地制宜、实地实树原则,鼓励农民种植林木种苗,并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优先采用当地农民培育的合格种苗。采用农民提供的生态建设造林种苗1616万株、种子1.08万公斤,实现收入2017万元。
2.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付退耕还林医教及粮食折现补贴16020万元。
3.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各县乡村集体林改情况展开调研,研究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衔接落实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2011年方案已经确定,国家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将达1亿元,待资金下达后立即实施。
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积极申报,落实核桃、花椒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项目资金300万元,林业科技推广资金35万元,用于推广发展核桃、花椒等优势资源,带动林农致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