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轻工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其他轻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到2-3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6家。在造纸、制革等行业形成一批环保、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2)改造升级思路
按照“品种多元化、产品高档化、布局园区化、技术高端化、企业大型化”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重点巩固壮大液态奶及乳品、调味品、肉制品、烟草等行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饮料及饮料酒等行业,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打造名牌产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加强食品工业基地和原料基地建设,推动工艺高端化、产品链型化、生产标准化和市场网络化,全面提高食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逐步建立以工程化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其他轻工产业要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重点,打造品牌优势,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轻工业增长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保轻工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3)发展方向和重点
--大力推进食品工业高技术化。以“高质、高端、高效”为目标,以建设行业技术中心、增强创新能力为手段,重点加强酶技术、膜技术、分离提取技术、干燥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微胶囊技术和无菌包装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食品工业的技术升级,全面提升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
--延伸皮革制品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档次、多品种的鞋面革、装饰革、服装革、箱包革,大力提高轻革深加工制品比重。支持辛集、无极等地建立产业园区,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引进国外治污减排先进技术,加快研发无污染制革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设备,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加快发展皮毛动物养殖基地,拓宽优质原皮品种和供应渠道,提升皮革产业上下游配套水平。
--全面调整造纸产业结构。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食品医疗柔性包装纸、复合纸、汽车滤纸、装饰涂布纸、喷墨纸、数字打印纸、干法系列纸等特种用纸和工业加工纸新品种,增加中高档纸及纸板的比重。推动深玉纸业高档文化纸及碱回收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支持赵县华泰等重点企业规模发展、兼并重组,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的大型骨干企业。
--推动食品轻工集群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围绕乳制品、调味品、肉制品、烟草、粮油加工、饮料等优势行业,大力支持双鸽集团、珍极集团、新乐雨润、赵县利民、藁城青啤、河北三元、君乐宝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支持与上游资源合作一体化项目,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食品轻工升级改造步伐。
3.建材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4家以上。
(2)改造升级思路
依据“空间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企业优化重组、工艺技术升级、排污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板材、建筑陶瓷、石材等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以粉煤灰砌块、页岩砖等新型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业,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加快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工业”。
(3)发展方向和重点
--优化产品结构。围绕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依托金隅水泥、曲寨水泥、银港人造板、力马建陶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档建筑陶瓷、高档板材、高档石材、新型建材,优化建筑陶瓷、石材、板材等产品结构,着力建设50万吨碳酸钙系列产品、高新建陶产业基地、超白压延玻璃等项目,在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功能上实现突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引导建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作用,鼓励建材企业之间、建材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建材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大力推进以鹿泉九里山、宜安镇为中心的水泥产业集群,以正定北早现乡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以灵寿和平山为中心的石材工业产业集群,以高邑富村乡、万城乡为中心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材产业集群化、园区化、一体化发展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
--推动重点建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泥工业要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重点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余热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量。建筑陶瓷业要围绕大型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嫁接现代机电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和稳定可靠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冶金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降低,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要求,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改造升级思路
按照“抓品种、抓质量、抓整合”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大集团,重点发展特钢和精品钢,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推进冶金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移;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冶金业产品结构、工艺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变,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种钢生产基地。
(3)发展方向和重点
--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汽车专用钢、特钢棒材,减少建筑钢材生产规模,稳定高速工具钢材生产规模。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线。
--延长冶金产业链。大力推进钢铁副产品和废弃物转化利用,发展矿渣微粉、微晶玻璃、高效墙体材料等延伸加工产品。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增强钢铁产业与本地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的横向联系,形成前后关联的供应链体系;加快发展金属制品业,重点壮大钢结构产业整体实力,培育形成钢结构加工企业群。
--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低品位矿、废渣等资源,实施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企业实施余热发电、低品质热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提高尾气、余热等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支持企业强化环保技术的研究和环保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