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非煤矿山“十二五”整治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非煤矿山“十二五”整治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皖政〔2011〕11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非煤矿山“十二五”整治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安徽省非煤矿山“十二五”整治与发展规划

  非煤矿山行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资源性和基础性行业。近年来,我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工业强省、加速安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非煤矿山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萤石及安徽省铁矿、铜铅锌矿、钨钼锑矿、金矿、玻璃用硅质原料矿采选等行业准入条件,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非煤矿山不含粘土类矿种。

  一、我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其中,已开采利用的非煤矿产有105种。2010年,在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重要矿产中,我省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33种,其中,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11种。

  我省非煤矿产资源储备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淮地区及庐江-枞阳一带,如沿江地区非煤矿产资源约占全省矿产资源总量的90%左右。2010年底,全省共有非煤矿山2046个。其中,金属矿山348个,年开采量约2966万吨;非金属矿山1698个,年开采量约27774万吨。全省共有尾矿库297座,按设计等别分,二等库1座,三等库8座,四等库39座,五等库249座,五等尾矿库占总数的83.84%。据统计,2010年,全省非煤矿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2.0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8%;实现工业增加值143.6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72%;实现利润总额35.7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2.48%。全行业从业人数8.4万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非煤矿山行业已形成勘探、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与人才培养等专业相互配套、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矿山开采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在皖国家级研究院3家,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全评价中心、冶金矿山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级重点试验室8家,国家甲级资质设计院5家,省属矿产勘查队伍十余个,具有较强的勘查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在皖和省属高校为非煤矿山行业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

  影响我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贫矿和难选矿较多。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铁、铜、铅、锌、硫、磷矿等矿产资源存在贫矿或难选矿较多的问题,直接导致开采成本高,废弃物多,降低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例如,我省铁矿平均品位只有30%左右,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行业发展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导致我省非煤矿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矿山企业点多面广的“小、散、乱”现象十分普遍,存在一矿多开和大矿小开等现象,矿山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投资者纷纷涌入,大量未经严格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从业人员依法开矿意识淡薄。一些矿山项目建设不规范,有的未经审查批准即开工建设,有的无工程设计或不按批准的工程设计进行施工,有的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少数矿山非法、违法开采,违规违章作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经过近两年的整顿治理,全省非煤矿山建设和生产经营秩序初步步入规范化轨道,但部分地区上述情况尚未根本扭转,个别地区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仍然比较混乱,有些地方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三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部分矿山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优矿劣用,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三率”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亟待提高。一些企业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破坏生态环境的高昂代价,滥采乱挖,弃渣乱堆乱弃,任意破坏植被和地表地貌,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非煤矿山行业属高危行业,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我省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好转,但由于基础差,特别是一些矿山因为安全投入不足、建设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加上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以致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同时,由于一些尾矿库设计标准低、筑坝方式落后、设施不完备、监控手段落后、管理不到位,导致相当数量的尾矿库处于险、病、超期服役状态。随着近年的城市扩张,有的尾矿库已位于城市或密集的居民区、重要公共设施上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加大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压力。

  五是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我省非煤矿山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特别是多数小矿山开采工艺落后,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非煤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地下矿山的机械化铲装尚未完全普及,有的地下矿山仍在沿用横撑支柱采矿法、非矿用局部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非阻燃风筒、主要井巷木支护、主提升设备使用带式制动器、凸轮式防坠保险装置、非阻燃电缆和带式输送机以及空场法开采人工装载矿岩等淘汰的工艺和设备。地下矿山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六大系统”,有的还不完善,有的系统才刚刚起步建设,有的系统还未启动建设。露天矿山也仍存在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人工装载矿岩、没有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和矿岩破碎等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速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将持续强劲增长。目前,国内许多矿产资源的开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铁矿石、铜精矿等主要矿产品自给率持续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9%,铜精矿自给率降至23.4%。同时,国际矿业垄断企业操纵矿产品买卖,推高了矿产品价格,为我省非煤矿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我省来看,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省向工业化中期加速推进阶段,可以预见,以非煤矿山为主要原料来源的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石化等相关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我省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非煤矿山行业调整振兴,强化行业规划、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设节约型、集约型、效益型和本质安全型绿色矿山生产体系为核心,大力引导行业合理布局,规范行业准入行为,整治生产经营秩序,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培育大企业、建设大项目,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走出具有安徽特色的集约化、现代化、安全高效的新型非煤矿山行业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依法整治,严格准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推进非煤矿山整顿治理,加大对各类非法和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妥善处理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严把准入关,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依规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建成后应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并依法取得有关证照后方可投产。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