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打造江南美丽乡村。桠溪镇以镇村建设为抓手,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成为最宜居、最美丽新农村的样板。一是科学划分功能区域。他们根据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提出了三大主导功能区域,即西北部丘陵地区主要发展生态产业,中部是集镇区和大农业,东南部主要发展工业和商贸经济。这个功能性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特性与功能需求之间的相宜性,成为桠溪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的基础性规划。二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近年来,他们在财力不太宽裕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境内省道239、省道246、老桠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同时筹集资金建成农村公路70多公里。完成圩堤加固工程和淳东渠道配套设施建设,整治胥河工程桠溪河段,提高了全镇防汛抗旱能力。完成“绿色南京”建设工程任务1.5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0.2%。突出解决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这两个困扰农村环境的最大难题,完善了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每个村都建成了一个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进厂、雨水进塘。最为老百姓称道的是,投入1.5亿元完成区域联网供水改造工程,今年6月底全镇群众都将喝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高标准建成镇文化大楼、镇世代服务中心,新建一批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接近100%,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三、学习推广桠溪经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桠溪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农村、富裕农村、繁荣农村、幸福农村、活力农村,为我市广大农村树起了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桠溪的实践表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只有把生态优先作为基本战略,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新农村。桠溪镇的生态之旅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让昔日的荒山变成如今的绿色宝库,也向人们展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如今,保护乡村生态风貌、杜绝到处乱开发的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桠溪人心中。而这与国际慢城“八大公约”的重要条件“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不谋而合。过去桠溪镇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曾走过传统发展的老路。然而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桠溪人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坚决摒弃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的短期见效快、长期去还债的“抛物线式”发展路径,走上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换来的前期速度较慢、但后期稳步提升的“加速直线式”发展路径,走出“经济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治理-经济倒退”的怪圈。这样的选择,道理虽然浅显明了,但身处偏重用数据指标来评判政绩的大环境,面对兄弟镇街快速发展的压力,能够守住生态发展底线,需要足够的定力;能够积聚最大的财力,坚持生态建设路线,需要过人的魄力;能够持之以恒,打造出绿色发展的精品,更需要巨大的毅力。这就是桠溪人能够创造出中国第一、全国唯一“国际慢城”的制胜法宝。
(二)桠溪的实践表明,规划是科学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只有把规划引领作为发展之要,才能推动统筹发展、建设繁荣新农村。桠溪镇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对发展路径的长期坚守,而这样的坚守是建立在高品位、高品质的科学规划引领之下。桠溪镇的青山绿水跌宕起伏,别具韵味。为了保护好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山水特色,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板块优势,他们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突出了功能分片,确保了人与自然协调、经济与地貌协调,田园村庄错落有致,山水田林浑然一体。桠溪新一轮生态之旅发展规划,更是紧紧抓住“国际慢城”带来的发展机遇,把桠溪西北部丘陵山区约5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发展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经济产业带。镇村建设规划实现分类指导,抓住重点新市镇发展机遇,对桠溪集镇进行拉框扩容和功能分区,分期分片对沿街立面进行出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引进先进的商业形态,把桠溪集镇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边贸重镇。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不搞大拆大建,既注重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和徽派古老建筑风格,又推进安全供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置等现代化改造,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新农村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