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按照“分类建设、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建设市、县(区)、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一支由一线学科教师、学科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五结合”资源建设梯队;二是各县(区)电教系统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基础教育网络平台及教育资源库;三是各学校对教师开发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建本校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四是引入“教育社区”概念,通过教育社区实现城乡教师互学、互通、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五)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
启动建设并逐步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教育技术实验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技术应用示范校,其计算机配备、校园网、“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及附属条件和标准高于一般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管理,引导其端正对自我功能定位的认识,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创新,真正发挥实验校的示范带动功能。
(六)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建设
建立并完善市、县(区)、学校三级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保证各级技术支持服务队伍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人员。各级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设备正常运转,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各级电教机构要把技术支持服务作为中心工作,制定设备故障报告、检测、维修、反馈工作流程规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项目的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全市范围完整的技术保障网络体系,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
(七)保障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素养养成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立足点,改进、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建立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评估、考试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本溪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黄力强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翁越担任,成员由市教育局局长官进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华玉岐、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孙平、市财政局局长龚振福、市编委办主任王胜秋、市人社局局长于兆旭、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彭志刚、市教育局副局长刘运福、市教育局副局长孙瑞贤、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栾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官进伟(兼)。具体工作由市电化教育馆(市教育信息中心)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