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证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年初预算、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以及决算均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例。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加快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市县为主、逐步化解”的原则,基本化解高中阶段学校基本建设债务。明确高校化解债务的主体责任,积极支持高校加快债务化解进程。强化省级统筹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市、县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各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制度,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或捐资办学,扩大社会资源兴办教育的途径。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政府、家庭分担比例,适时调整学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提高资助标准和比例,全省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面达10%,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放生活费补助,完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奖、贷、助、补、减政策,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专栏14 多渠道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
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和受教育者家庭合理负担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及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断提高各类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水平,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明显提高,2012年,全省这一比例超过18%,2015年,高于中央核定比例。
|
(三)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惠及全体学生与公民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江苏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实现全省各级教育网络的高速联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提升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建成江苏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高标准推进“金教工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努力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不断提高全省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专栏15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加强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建成连接各级、各类学校的江苏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教育应用示范,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15年,95%以上的学校实现宽带进校园。高标准推进“金教工程”建设,建成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建成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网络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
|
(四)推进依法治教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积极修订和制订一批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并将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规划。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促进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兴办、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法定职责。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程序,健全听证、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查处各种涉及教育的违法事件。进一步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为主的公共教育服务职能,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教育决策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参与、学校依法办学、学生依法受教的良好局面。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建立教育救济和校内申诉调解制度,依法保护教育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为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五)强化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与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任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拔办法,提升学校领导班子领导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学校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改革、惩处并重的具有江苏教育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着力强化内控机制建设,不断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务公开,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政治保证。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党员经常性教育体系,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学校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代会等群团组织工作,以党群共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积极推进安全知识进校园工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管理,着力改善安全设施条件,不断强化学校保卫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校园安全责任制,建立校园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校车安全标准,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定期开展校车安全检查,加强对校车驾驶和营运人员的管理培训,深入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强化高校后勤管理,推进后勤制度改革。加强教育信访工作,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