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五)旅游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5)》、《成都市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0)》、《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总体规划(2010-2035)》、《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2010-2050)》,与眉山市共同编制了《成南旅游经济区“三点一片”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进一步完善了区(市)县级专项规划。在全国率先发布成都市地方标准《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DB51/T0100/T06-2005),出台了《社会旅馆管理办法》,制定了《社会旅游设施设备与服务质量标准》,推进了旅游住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全国首创《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着力推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颁布实施了《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强化了旅游产业的法制保障,加快了旅游的产业化进程。
  (六)管理体制持续创新。“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整合部分国有优质旅游资源,组建成都文旅集团,搭建起了旅游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重新组织开展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工作,改革导游年审培训模式,开展成都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工作,推动旅游企业人才开发机制创新。创新了旅游发展的功能区模式,先后成立了龙门山、龙泉山两个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探索建立了一个功能区一个市级牵头领导、一个推进机构、一个重大项目库、一个产业政策、一套目标考核办法的“五个一”统筹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了由功能区领导小组编制顶层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要素配置、实施项目招商、开展品牌营销、进行目标绩效考核,由相关区(市)县分别承担实施主体责任、编制起步区详规、抓好重大产品设计、推进项目建设的“统分结合”的旅游发展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分散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成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受旅游信息化建设不足、多语言环境尚未形成、服务人才支持不够等条件约束,成都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无法有效满足国际客源市场需求。成都旅游业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和突破以上问题和不足。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成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成都市将紧抓宝贵机遇,勇迎挑战,实现成都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机遇。
  1.市场新需求。全球发展已步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已从单一观光转向多元化休闲度假,旅游出游方式从团队游转向自由行,国内游转向境外游,旅游购买方式从现场订购、现金支付向网络预订购、在线支付的方向转变,旅游服务市场范围在产业门类逐步融合的趋势下持续扩大,当代旅游业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对成都旅游业的产品类型、销售模式、营销方式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

  2.战略新支撑。旅游业作为服务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务院提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旅游因其特殊的产业属性,已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和先导产业。随着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的有序推进,将为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为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若干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3.交通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成都市将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以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为重点,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成都市的旅游区位,与其他国内外城市的联系将显著增强,极大提高成都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4.成都新目标。新时期新形势下,成都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定位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成都市旅游产业的战略取向及发展重点。四大主体功能区和天府新区的确立将促使成都旅游经济从分散经济、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集聚集群经济优化,旅游产品从观光旅游、事务旅游深入到休闲旅游、专项旅游,旅游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规模向效益转变,从而为发挥旅游生态带动效应、提升旅游产业效能和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历史机遇。
  5.改革新契机。成都作为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和产业融合功能,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二)面临挑战。
  1.旅游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国内各类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各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汇率变化等经济事件,直接影响到成都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不利于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提升。国内经济通胀预期对居民旅游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众旅游市场的繁荣。
  2.体制机制改革面临新形势。旅游业所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较多,呈现出“大旅游、大市场、大综合”的产业特征。目前单一部门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改革现有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已成为当前旅游工作中的重大任务。
  3.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全国各地旅游业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新一轮国内旅游市场和产业要素竞争加剧,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城市群旅游产业抱团发展的背景下,成都地区旅游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成都旅游市场主体的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随着国际旅游资本的进入,现有市场主体的规模、实力和运营模式都难以适应国际化及国际旅游集团的挑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