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特点、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不同,确定不同的产业重点、城镇特色。
5.坚持制度创新,增强活力。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城乡双向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推进城乡双向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工作目标
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三年内实现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五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双向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使试点镇成为“三化”统筹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中心城市发展的崭新延伸。
具体目标:到2015年末,试点镇土地规模经营率达90%以上,农民转移就业达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城镇化率达65%,初步达到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均等、差别明显缩小。
三、试点内容
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六项基础改革”和“三个平台建设”(六统六改三建)。
(一)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制度(六统)
1.城乡规划一体化。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全面协调城乡利益关系和整合城乡资源为着眼点,编制试点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文教体卫事业、环境保护等子规划,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以规划指导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开展。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风情小镇。整合旅游园、工业集中区和省级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建成既有时代气息又具田园风光的新兴产业集中区、现代生活居住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
2.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按照试点镇的基础和自然条件,逐步建立符合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劝农山镇以发展都市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大力推进旅游园区建设,推进旅游度假重点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在周边有一定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使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奢岭镇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档生活居住及其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增强商业商务、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休闲旅游功能,壮大服务经济。兴隆山镇、卡伦镇、富锋镇、米沙子镇以发展工业为主,推进城乡工业企业向工业区集中,积极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隆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促进规模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